范蠡大夫种,同谋终霸越。
蠡去思全身,种留欲全节。
楚人仕越中,翩然谁能遏。
种居父母邦,何忍便永诀。
蠡以尺书招,种病不朝谒。
乌喙信谗言,属镂赐之决。
哀哉大夫死,尺书为之孽。
上天徒苍苍,千载犹愤结。
范蠡大夫种,同谋终霸越。
蠡去思全身,种留欲全节。
楚人仕越中,翩然谁能遏。
种居父母邦,何忍便永诀。
蠡以尺书招,种病不朝谒。
乌喙信谗言,属镂赐之决。
哀哉大夫死,尺书为之孽。
上天徒苍苍,千载犹愤结。
这首诗描绘了范蠡与文种两位历史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与命运纠葛。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人在政治生涯中的抉择与牺牲。
范蠡与文种共同策划并实现了越国的霸业,然而在权力的漩涡中,两人的命运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范蠡选择了离开,以保全自身;而文种则选择留在越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忠诚。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在对历史人物评价时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乌喙信谗言”,暗示了文种最终因被谗言所害的命运。他被赐予属镂剑自尽,这一悲剧性的结局,让诗人不禁发出“哀哉大夫死”的感慨。同时,“尺书为之孽”也反映了文种在政治斗争中,即使有范蠡的善意提醒,也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上天徒苍苍,千载犹愤结。”这句话既是对文种命运的惋惜,也是对历史中无辜牺牲者的同情。它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让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无奈,以及对忠诚、牺牲与命运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