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花宫侧,钟声发上方。
隔云音越迥,警俗意弥长。
似共天花落,何殊梵偈扬。
七条如可悟,不必问真常。
静室花宫侧,钟声发上方。
隔云音越迥,警俗意弥长。
似共天花落,何殊梵偈扬。
七条如可悟,不必问真常。
这首诗描绘了静明园中云外钟声的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钟声穿越云层,回荡在花宫之侧的独特景象。首句“静室花宫侧,钟声发上方”描绘了钟声从高处传来,与静谧的环境相映成趣的画面。接着,“隔云音越迥,警俗意弥长”则进一步渲染了钟声穿透云层,声音悠远,能唤醒世俗心灵的深意。
“似共天花落,何殊梵偈扬”两句,将钟声与天降之花、佛经之声相提并论,暗示了钟声如同天籁之音,具有净化人心的力量。最后,“七条如可悟,不必问真常”表达了通过聆听钟声,人们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无需再追问永恒的意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云外钟声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双眼欲穿乱未平,忽话别离转心惊;
岂无王粲登楼赋,谁有郑庄置驿情!
辙鱼望水只升斗,待激西江总不成;
我亦萧然多一身,肘见踵决甑生尘。
平时不减壮士色,此日送君始恨贫。
逃贫非难富亦易,美酒肥肉应能致。
虽饥未肯食嗟来,仍留瘦骨待君至。
篮舆发北门,市尘忽已隔。
一径入寒林,微风动深碧。
不知何代女,树此贞坊石。
郁郁马鞍山,白骨鱼鳞积。
聚此万古魂,草木黯无色。
翁仲立斜阳,白杨卧沙砾。
堂堂少穆公,一代推巨擘。
吾友赖秀才,八年傍窀穸。
凭依得正人,他乡死亦得。
涕泣奠椒浆,鸡酒酬在昔。
薄暮野风吹,纸钱挂松拍。
一鸟下空山,归途日已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