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日入烟火生,风起时闻长笛声。
灞头芳草无归路,骑向清溪沙上行。
松林日入烟火生,风起时闻长笛声。
灞头芳草无归路,骑向清溪沙上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田园景象。首句“松林日入烟火生”,以日落时分的松林为背景,烟火升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风起时闻长笛声”,微风吹过,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情感色彩,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
“灞头芳草无归路”一句,将视线引向更远的地方,灞水边的芳草茂盛,却似乎暗示着前方的道路并不明确,或许暗含着对归途的迷茫与期待。最后,“骑向清溪沙上行”,诗人骑马沿着清澈的小溪,踏着细软的沙滩前行,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感。
炎官煽毒日色赪,四海鼎沸遭焚蒸。
吴牛耕罢汗且喘,暂休树影眠沟塍。
不知苍蝇名品夥,乘时附势相欺陵。
其间一种号赤目,巧窥猛攫如饥鹰。
钻眸噆鼻不可奈,以首溷水浇清澄。
自期摆脱有此计,须臾扑缘如牵绳。
牧儿旁坐少肋力,掴以指掌麾以肱。
更凭草帚时一扫,坠地死者堆斗升。
乾坤荡荡产万类,涵淹恶物吁可憎。
閒从林下看水牯,作诗为续憎苍蝇。
我观大瀛海,天水二清廓。
谁麾海若来,乐斗万蛟鳄。
风涛拍屯门,溃作无底壑。
鬐鬣竖旂幡,牙角利椎凿。
血人不肯吐,安得留残啄。
茫茫溯云槎,日夜失栖泊。
归涂三月粮,囊底馀圭勺。
平生崒嵂气,磨淬去隅角。
案空萤已乾,匣闭龙不跃。
故衣粘蜃气,未洗瘴雾恶。
尔来出白云,奔走乱车铎。
有来證奇字,时扣草玄阁。
高棋固饶人,欲学苦无脚。
惟君桑梓英,遇合长落落。
申旦首胥溪,险韵当离酌。
勿为松菊挽,来占秋堂幕。
催唤沙棠港口船,门前龙象耸初筵。
养亲始愿家良近,事道中年志愈坚。
美俗一新吾礼乐,高贤多羡此山川。
不妨且为坡翁住,却上玉堂陪众仙。
长城大雄古刹里,一庭老蘖质已死。
依约仅见左纽纹,垂柯布叶乃如此。
相传云是陈朝桧,欲论往事皆死鬼。
冰悬雪跨黄尘尽,何烦皂荚相料理。
只应孤根铁石坚,不怕如壶之赤蚁。
四旁那复有生意,生意却从中心起。
陈氏机浅根枝弱,虽有子孙何足倚。
峥嵘霸业随手坏,五传不堪重屈指。
君语居然多硬语,千载兴亡杂悲喜。
隋唐而来尤可感,区区未数钱与李。
穷浩然,老摩诘,平生交情两莫逆。
也曾携去宿禁中,堪笑诗人命奇薄。
只应寂莫归旧庐,此翁殷勤殊未足。
作诗借问襄阳老,诗中犹苦忆孟六。
悠悠江汉经几秋,一夕神交如在目。
分明写出骑驴图,丰度散朗貌清淑。
更有个倜一片心,不是相知那得貌。
行行复行向何许,酸风吹驴耳卓朔。
向来十上困旅尘,驴饥拒地愁向洛。
不如乘舆且田园,万山亭前大堤曲。
鳊鱼正肥甘蔗美,鸡黍可具杨梅熟。
一樽相与寿先生,醉归勿遣驴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