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细浪碧粼粼,水面微凉透葛巾。
何处更寻三岛路,此心顿洗十年尘。
不嫌鹭宿移莲近,为爱鱼肥唤草频。
兴到一樽成独酌,待邀明月作嘉宾。
风吹细浪碧粼粼,水面微凉透葛巾。
何处更寻三岛路,此心顿洗十年尘。
不嫌鹭宿移莲近,为爱鱼肥唤草频。
兴到一樽成独酌,待邀明月作嘉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池塘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风吹过碧绿波浪的动态美,以及水面微凉带来的清新感受。通过“葛巾”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何处更寻三岛路,此心顿洗十年尘”,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纯净生活的向往。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不嫌鹭宿移莲近,为爱鱼肥唤草频”两句,通过描写池塘中鹭鸟与鱼儿的和谐共处,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之美。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欣赏景色,更是在与自然对话,表达出对和谐共生、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尊重。
最后,“兴到一樽成独酌,待邀明月作嘉宾”则将诗人的个人情感推向高潮。在这样的美景之中,诗人独自饮酒,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甚至期待明月作为嘉宾一同参与这场心灵的盛宴。这种情景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更展现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寻求心灵慰藉的深邃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池塘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向往纯净生活的心境,同时也传达了对和谐共生、自然之美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