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不寻常的自然现象,即春天桐花在十月份开放,这与通常的季节规律相悖。诗人通过这个景象,触发了一系列对自然法则、地理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的思考。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两句设定了正常的季节背景,而“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则揭示了异常现象。诗人通过“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表达了对这种自然变化的疑惑和接受。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进一步强调了自然规律的颠覆,而“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则指出了植物顽强生命力,不易被改变。然而,“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却揭示了即使是小小的气候变化,也足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最后,“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则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诗人作为北方人,对南方的炎热感到不适,并因此而忧虑生命短暂,难以顺应四季更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和环境适应性深刻的感悟。
吹残燕邸梦,望断定陵春。
六诏周金马,□□□玉人。
好谈天下事,一唾世间尘。
数造休传骑,□□或借巾。
琴中称弟子,书后拟精神。
善戏不为虐,□宵还及晨。
夔龙高信步,霄汉自由身。
连堕遗弓泪,方知束带颦。
辞梁思侣燕,纵壑失惊鳞。
于忽难为寄,崎岖好自珍。
只今山阁回,百忆恐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