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虽已死,郢人独见思。
五月江水深,绕城碧逦迤。
轻舟烂龙鳞,利楫剧鸟飞。
箫鼓骇蛟龟,鹰隼乱旌旗。
争先爱中流,观者被水湄。
漠漠怀沙魂,一去不可追。
千载万岁后,儿女以为嬉。
已矣国无人,终焉莫子知。
三闾虽已死,郢人独见思。
五月江水深,绕城碧逦迤。
轻舟烂龙鳞,利楫剧鸟飞。
箫鼓骇蛟龟,鹰隼乱旌旗。
争先爱中流,观者被水湄。
漠漠怀沙魂,一去不可追。
千载万岁后,儿女以为嬉。
已矣国无人,终焉莫子知。
这首诗《竞渡》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描绘端午节划龙舟的场景,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诗的开篇“三闾虽已死,郢人独见思”,以屈原(三闾大夫)的悲剧命运和郢地人民对他的思念为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五月江水深,绕城碧逦迤”描绘了端午时节江水深邃、碧绿蜿蜒的景象,渲染出节日的氛围。
“轻舟烂龙鳞,利楫剧鸟飞”两句,生动地刻画了龙舟在水面快速滑行的情景,龙鳞般的船身在阳光下闪耀,船桨划动如同飞鸟般迅速,展现出划龙舟的激烈与壮观。
“箫鼓骇蛟龟,鹰隼乱旌旗”则进一步渲染了比赛的热烈气氛,鼓声箫音震天响,仿佛连水中的蛟龟都为之惊骇;而参赛队伍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如同鹰隼翱翔,象征着竞争的激烈与勇猛。
“争先爱中流,观者被水湄”描述了划手们为了争夺冠军而奋力向前,观众则聚集在岸边观看比赛,场面热闹非凡。
最后,“漠漠怀沙魂,一去不可追”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怀念,即使时间流逝,屈原的精神仍被人们铭记。“千载万岁后,儿女以为嬉”则说明了这种纪念活动的传承,即使在千年之后,人们仍然会以划龙舟的形式来庆祝端午节,表达对屈原的敬仰。
“已矣国无人,终焉莫子知”则是对屈原命运的感慨,虽然国家已经衰败,但他的精神却永远被人铭记,无人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悲凉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划龙舟的盛况,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屈原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