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染芙蓉湿,苍苍不是烟。
有无秋色外,明灭暮岚边。
影人眉间黛,光生镜里天。
天边数鸿雁,飞处有馀妍。
乍染芙蓉湿,苍苍不是烟。
有无秋色外,明灭暮岚边。
影人眉间黛,光生镜里天。
天边数鸿雁,飞处有馀妍。
这首诗《空翠》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空山翠色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深邃之美。
首句“乍染芙蓉湿”,以“芙蓉”喻指翠绿的山林,仿佛刚被雨水轻轻润泽过,生动地描绘出山林在雨后清新湿润的状态。接着,“苍苍不是烟”,点明了山色的深沉与浓重,并非轻盈的雾气,而是厚重的翠绿,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有无秋色外,明灭暮岚边。”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转。秋色之外,山林的翠绿与远处的暮霭交织在一起,时隐时现,营造了一种既神秘又宁静的氛围。这里的“有无”和“明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深远。
“影人眉间黛,光生镜里天。”这两句将人的感受融入景物之中,通过“眉间黛”这一细节,形象地表达了观者对山林之美的深刻感受。同时,“光生镜里天”则描绘了天空中反射出的光芒,如同镜子一般映照着山林的美丽,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最后,“天边数鸿雁,飞处有馀妍。”以天边飞翔的鸿雁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深远,象征着自由与远方。鸿雁的飞行轨迹与山林的轮廓相互映衬,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空山翠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精神追求。
春满皇州。
见祥烟拥日,初照龙楼。
宫花苑柳,映仙仗云移,金鼎香浮。
宝光生玉斧,听鸣凤、箫韶乐奏。
德与和气游。
天生圣人,千载稀有。
祥瑞电绕虹流。
有云成五色,芝生三秀。
四海太平,致民物雍熙,朝野歌讴。
千官齐拜舞,玉杯进、长生春酒。
愿皇庆万年,天子与天齐寿。
染秋云,图泽国,野趣入游戏。
能事何须,五日画一水。
重重杨柳陂塘,茅茨村落,鲈乡外、西风渔计。
晚烟霁。
有客乘扁舟,延缘度疏苇。
欲访幽居,宛在碧溪尾。
浩然目送飞鸿,醉歌*乃,溪光里、乱山横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