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将西,杵声急,一声声自死肠出。
城高不特土累成,半是铺填怨夫骨。
儒坑战地骨更多,十二金人随鬼泣。
日将西,杵声急,一声声自死肠出。
城高不特土累成,半是铺填怨夫骨。
儒坑战地骨更多,十二金人随鬼泣。
这首《筑城曲》由宋代诗人许棐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筑城过程中蕴含的悲苦与沉重。诗中以“日将西,杵声急”开篇,营造了一种时间紧迫、劳作繁忙的氛围,同时“一声声自死肠出”一句,直接揭示了筑城工人们在劳动中的痛苦与艰辛,情感深沉,触动人心。
接着,“城高不特土累成,半是铺填怨夫骨”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筑城工程的残酷性。这里不仅指出了城墙的高度是由泥土堆积而成,更暗含着一半的土石中埋藏着怨恨之人的遗骸,这种描述既是对历史苦难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劳动者命运的深切同情。
最后,“儒坑战地骨更多,十二金人随鬼泣”两句,将视角扩展至更广阔的时空背景。这里不仅提到了儒生的坟墓,还提到了战争的惨烈,暗示了更多无辜生命的牺牲。同时,“十二金人随鬼泣”这一细节,更是将悲剧的氛围推向高潮,金人作为象征财富与权力的物品,在此成为哀悼逝者的见证,增添了诗歌的悲壮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筑城过程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苦难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牺牲。
小桃零落春将半。
双燕却来池馆。
名园相倚,初开繁杏,一枝遥见。
竹外斜穿,柳间深映,粉愁香怨。
任红欹宋玉,墙头千里,曾牵惹、人肠断。
常记山城斜路,喷清香、日迟风暖。
春阴挫后,马前惆怅,满枝红浅。
深院帘垂雨,愁人处、碎红千片。
料明年更发,多应更好,约邻翁看。
正中秋初过,淡碧云容,嫩凉天气。
紫府真仙,暂谪居尘世。
慕道高情,照人清骨,是寿星标致。
德在民心,勋藏帝室,清芬相继。
庭有芝兰,世调鼎鼐,晋美乌衣,汉称韦氏。
未必当时,解功成身退。
天下苍生,未知此意,望谢公重起。
善颂阴资,何须更觅,西山灵剂。
看梅梢初动,池面冰澌,小春时候。
当日生贤,庆皇家忠厚。
龙种殊常,照人眉宇,似汝阳端秀。
世取贤科,胪传圣语,增光华胄。
天汉灵源,最为亲近,茅土真封,旧时传授。
开府新恩,拜除书非久。
鸣珮拖绅,曳香摇翠,向画堂称寿。
物外光阴,樽前笑语,年年依旧。
乍酒醒孤馆,梦断幽窗,嫩凉天气。
潇洒情怀,想乡关迢递。
一枕清风,半帘残月,是闷人滋味。
南浦离多,东阳带缓,新来憔悴。
因念当时,乱花深径,画楫环溪,屡陪欢醉。
踪迹飘流,顿相望千里。
水远山高,雁沈鱼阻,奈信音难寄。
吟社阑珊,酒徒零落,重寻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