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篮舆约,蒐奇俗颇捐。
树疏风雨秀,山润藓痕坚。
煮石渔分火,樵青鹤冒烟。
隐居吾志遂,不屑学神仙。
不与篮舆约,蒐奇俗颇捐。
树疏风雨秀,山润藓痕坚。
煮石渔分火,樵青鹤冒烟。
隐居吾志遂,不屑学神仙。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于山中行走所见之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隐逸之趣。
首联“不与篮舆约,蒐奇俗颇捐”,开篇即点出诗人独自漫步山间,不随常规,追求自然之奇,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情怀。
颔联“树疏风雨秀,山润藓痕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间的景象。疏落的树木在风雨中显得格外秀丽,山石上湿润的苔藓痕迹坚固而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坚韧。
颈联“煮石渔分火,樵青鹤冒烟”,进一步展示了山中的生活场景。煮石为食的渔人分得了一把火,而砍柴的樵夫则让青烟弥漫,鹤在烟雾中飞过,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这一联巧妙地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展现出来。
尾联“隐居吾志遂,不屑学神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他认为追求隐居生活,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远比追求神仙般的生活更为实际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行所见的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月眉星眼,阆苑真仙侣。
娇小正笄年,每当筵、愁歌怕舞。
水亭烟树,春去已无踪,桃源路。
知何处。
往事如风絮。
如今闻道,误剪香云缕,闲系小乌纱,更无心、浅匀深注。
三山路杳,终不是人间,知谁与。
吹箫女。
共驾青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