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掩晶帘,斜依冰簟,听他雨雨风风。
照壁书灯,宵深泪眼朦胧。
吴头越尾扁舟发,却年年、几度悤悤。镇惺忪。
远隔仙凡,欲见无从。
忆儿苦况言难尽,剩幼时遗物,怕检函封。
凭遍篷窗,愁生山色溟濛。
此情何日方能慰,只除非、梦里寻踪。暂相逢。
膝下承欢,聊解悲衷。
静掩晶帘,斜依冰簟,听他雨雨风风。
照壁书灯,宵深泪眼朦胧。
吴头越尾扁舟发,却年年、几度悤悤。镇惺忪。
远隔仙凡,欲见无从。
忆儿苦况言难尽,剩幼时遗物,怕检函封。
凭遍篷窗,愁生山色溟濛。
此情何日方能慰,只除非、梦里寻踪。暂相逢。
膝下承欢,聊解悲衷。
这首《高阳台·怀女》是清代词人许禧身所作,情感细腻,充满了对女儿的深深思念。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将对女儿的怀念之情融入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之中。
“静掩晶帘,斜依冰簟”,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通过描绘闺房中的景象,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听他雨雨风风”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绪,风雨声仿佛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外化,增加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照壁书灯,宵深泪眼朦胧”一句,通过夜晚的灯光和主人公的泪水,展现了深夜中难以入眠的思念之情。这里不仅有对女儿的思念,还有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吴头越尾扁舟发,却年年、几度悤悤”两句,以舟行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女儿成长的感慨以及与女儿相聚时间之短的无奈。这里的“吴头越尾”指代的是江南地区,暗示了女儿远离家乡,词人对女儿的牵挂与不舍。
“镇惺忪。远隔仙凡,欲见无从”直接表达了词人与女儿之间的距离感,以及无法相见的遗憾。这里的“仙凡”比喻人间与天界,象征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忆儿苦况言难尽,剩幼时遗物,怕检函封”则通过回忆女儿小时候的物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面对这些物品时的复杂心情——既想重温旧日温馨,又害怕触景生情,加重思念。
“凭遍篷窗,愁生山色溟濛”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描写山色的模糊不清,象征了词人内心的愁绪与迷茫。
“此情何日方能慰,只除非、梦里寻踪”表达了词人对于未来能够与女儿重逢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愿望,只能寄托于梦境。
“暂相逢。膝下承欢,聊解悲衷”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希望能够与女儿短暂相聚,享受亲情的温暖,以此来缓解心中的悲伤。
整体而言,《高阳台·怀女》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词人对女儿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期盼。
五岭衡湘外,三城紫气中。
来贤歌湛露,为政擅流风。
道以朱丝重,名因绿绮崇。
育民先岂弟,敷化协昭融。
美兹八桂彦,望重五花骢。
桃李盈门秀,甘棠带露浓。
淡霏青玉麈,照彻水晶笼。
六案无留牍,诸材有素封。
年荒多惠政,心苦见良工。
绩奏三年最,时和世亦丰。
愿言铺懿美,持献紫宸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