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沙为筑涧为琴,和以哀猿独夜吟。
对榻枯禅非我相,结龛断壑是深心。
偶离浊世难言悟,吹堕残云不可寻。
谁识元关高绝处,一灯自朗万峰阴。
拍沙为筑涧为琴,和以哀猿独夜吟。
对榻枯禅非我相,结龛断壑是深心。
偶离浊世难言悟,吹堕残云不可寻。
谁识元关高绝处,一灯自朗万峰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大俞山房静坐时的内心世界与所见景象。首句“拍沙为筑涧为琴”,以生动的比喻,将沙地拍打的声音比作筑造小溪的流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和以哀猿独夜吟”一句,通过哀猿的啼鸣,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感。
“对榻枯禅非我相,结龛断壑是深心”两句,诗人借由对榻上的枯禅(可能指禅宗的象征物)和山崖间的洞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追求与修行,暗示了对超脱世俗、深入内心世界的向往。
“偶离浊世难言悟,吹堕残云不可寻”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与对真理的追寻,但又难以言说其深奥之处,仿佛被飘散的云雾遮蔽,难以触及。
最后,“谁识元关高绝处,一灯自朗万峰阴”两句,诗人以“元关”象征宇宙或生命的奥秘,表达了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同时,通过“一灯自朗万峰阴”这一形象,展现了即使在黑暗中,也有一线光明引领着前行,寓意着希望与指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