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山》
《望山》全文
唐 / 卢士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乱山难问主,相续碧嶙嶙。

何处烟霞里,犹眠经济人。

楼高看有意,雨过色弥新。

待取科名了,终期隐此身。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望山》,是唐代诗人卢士衡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深邃的山景图,同时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理想与归隐的深刻思考。

首句“乱山难问主”,以“乱山”开篇,既描绘了山峦起伏、错综复杂的自然景观,也暗喻了人生的复杂多变和不易把握的命运。接下来的“相续碧嶙嶙”,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色的连绵不绝和碧绿苍翠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何处烟霞里,犹眠经济人。”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人物情感相结合,暗示在那烟霞缭绕的山间,或许有人正沉浸在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之中,却也有可能有人在此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表达了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

“楼高看有意,雨过色弥新。”这里通过观察者对高楼的视角变化,以及雨后山色更加鲜明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也寓意着人生的机遇与转机。雨后的清新,象征着经过风雨洗礼后,事物或人心可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希望。

最后,“待取科名了,终期隐此身。”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的追求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世事的浮沉之后,诗人似乎有了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期待在功成名就之时,能够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山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作者介绍

卢士衡
朝代:唐

卢士衡(?~?),字号不详,疑为江南人。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丁亥科黄仁颖榜进士第三人(即探花)。卢士衡曾游天台、钟陵。在《全唐诗》中有卢士衡诗七首。其中有《寄天台道友》:“曾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另有《灵溪老松歌》、《游灵溪观》、《花落》、《钟陵铁柱》、《僧房听雨》、《题牡丹》。寄情花草山水之间。据记载有“集一卷,今不传”。另有卢士衡诗二首补遗。分别为《松》和《再游紫阳洞重题小松》。?著有《卢士衡集》一卷。
猜你喜欢

曼谷·其二

居人多是水为乡,落日江边浴晚凉。

丱角儿童轻似鸟,飞身凫渡水中央。

(0)

题颜汀如画蛱蝶探花图

颜生写蝶夺神工,写到探花妙手空。

笑尔头衔誇及第,温柔乡里也招风。

(0)

王泳翔自闻樨学舍告归,约以二日再来,及期不至·其一

听雨听风转费猜,河梁望绝又愁催;

乡心已逐人归去,剩此诗肠日九回!

(0)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其六

闻鸡复命驾,早渡碧流河。

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

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

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

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

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

在原碾白草,踰岭陟翠螺。

牧童不解事,犹作太平歌。

(0)

丁酉元日·其二

好山如许未登临,少待春和再一寻。

胜迹图成从笔注,幽怀写出当诗吟。

亦知积冷芳华晚,敢道随年阅历深。

海上云飞将作雪,清光映彻本来心。

(0)

閒情·其二

窗前九九点梅图,四壁清寒祇自娱。

俗眼谁能识玉璞,素心久已托冰壶。

云中白鹤惟求洁,岭上青松岂愿孤。

小草灵根名远志,问渠还想济人无。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