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避嫌,小人不避耻。
伊尹放太甲,董贤居高位。
嗟嗟若此人,堪爱复堪鄙。
圣人不避嫌,小人不避耻。
伊尹放太甲,董贤居高位。
嗟嗟若此人,堪爱复堪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的《寓兴七首(其五)》。诗中通过对比圣人与小人的行为,表达了对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圣人不避嫌",指的是圣贤之人行事公正无私,不回避可能带来的嫌疑或责难;"小人不避耻",则暗示小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羞耻,追求权力和个人地位。接下来举出伊尹放逐太甲和董贤占据高位的例子,前者是古代贤相以国家大义为重,后者则可能是讽刺当权者任人唯亲的腐败现象。
诗人感慨道:"嗟嗟若此人,堪爱复堪鄙。"这里的"嗟嗟"表达出诗人对这类人物的复杂情感,既对他们身居高位的羡慕,又对他们品德败坏的鄙视。整首诗寓言性强,通过简洁的叙述和对比,揭示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高尚品行的向往和对于卑劣行径的批判。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