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江东。
此花渍透,还是垓下重瞳。旧啼红。
刘郎原庙空千古。咸阳树。银雁飞何处。英雄儿女。
谁怜总付东流。野花愁。
楚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江东。
此花渍透,还是垓下重瞳。旧啼红。
刘郎原庙空千古。咸阳树。银雁飞何处。英雄儿女。
谁怜总付东流。野花愁。
这首《河传·虞美人花》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虞美人花与历史人物之间的关联,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哀愁氛围。
“楚歌四面,战旗一片”,开篇即以楚汉相争的背景引入,楚歌四起,战旗飘扬,渲染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紧接着,“岁岁江东”一句,点明时间的流逝与地点的变迁,暗示着历史的轮回与不变的主题——英雄与悲剧。
“此花渍透,还是垓下重瞳”,将虞美人花与项羽的“重瞳”(传说中项羽有双瞳)联系起来,以花喻人,以花象征英雄的陨落与哀伤,表达了对项羽这位历史英雄的深切缅怀。
“旧啼红,刘郎原庙空千古”,进一步将情感聚焦于历史人物与遗迹上,通过“啼红”(形容泪水如血般鲜红)描绘出历史人物的悲凉命运,以及他们留下的痕迹在时间长河中的孤独与寂寞。“刘郎原庙空千古”则暗指历史人物的逝去与庙宇的荒废,强调了英雄与时代之间的距离感。
“咸阳树。银雁飞何处”,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时空,以“咸阳树”象征历史的起点,而“银雁飞何处”则引发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思,银雁的飞翔无迹可寻,正如历史的轨迹难以捉摸。
“英雄儿女。谁怜总付东流”,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英雄与普通人的命运的同情与感慨,指出他们的故事最终都归于历史的洪流之中,无人能真正理解或怜悯。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以及对时间、命运与英雄主义的深刻探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