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舍临寒浦,柴门闭落晖。
潮回沙路净,月出野航归。
风劲砧声急,夜长更点稀。
子云虽寂寞,未觉草玄非。
竹舍临寒浦,柴门闭落晖。
潮回沙路净,月出野航归。
风劲砧声急,夜长更点稀。
子云虽寂寞,未觉草玄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郊外的日常景象与心境,充满了宁静与淡泊之感。
首联“竹舍临寒浦,柴门闭落晖”,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冬日傍晚的画面:竹屋紧邻着寒冷的水边,柴门在夕阳余晖中缓缓关闭。竹舍与水边的自然环境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颔联“潮回沙路净,月出野航归”,进一步展现夜晚的宁静与和谐。潮水退去后,沙滩上的道路变得干净整洁;月亮升起,照亮了野外的小船归家的路径。这一联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暗示了生活的平静与有序。
颈联“风劲砧声急,夜长更点稀”,则将视角转向夜晚的风声与更夫的报时声。强劲的风声伴随着急促的砧声(捣衣声),而随着夜色渐深,更夫的报时声也变得稀疏。这一联巧妙地运用听觉元素,增强了诗歌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寂静与时间的流逝。
尾联“子云虽寂寞,未觉草玄非”引用了西汉文学家扬雄(字子云)的故事,扬雄曾因生活清贫而感到寂寞,但并未因此放弃学问。诗人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即使身处寂寞之中,也不会放弃对学问的追求,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郊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学问不懈追求的态度,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公是衡岳钟灵,自出山创立水军,削平大憝,况复鞠躬尽瘁,老犹建节服西夷,盖世勋名,聿著旂常光日月;
我侍中流击楫,由偏僻荐升镇府,荷沐恩膏,何期恶耗遥传,遽尔骑箕朝北极,感怀时事,那堪风雨泣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