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潇疏种,芭蕉束几攒。
夜来秋思苦,窗外雨声寒。
绿蜡烟犹冷,芳心春未残。
风前如有恨,聊伴寂寥看。
为爱潇疏种,芭蕉束几攒。
夜来秋思苦,窗外雨声寒。
绿蜡烟犹冷,芳心春未残。
风前如有恨,聊伴寂寥看。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芭蕉的独特魅力与诗人的情感投射。首句“为爱潇疏种,芭蕉束几攒”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芭蕉的喜爱,将其生长的姿态比作“潇疏”,既展现了芭蕉的疏朗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超然与淡泊。接下来,“夜来秋思苦,窗外雨声寒”两句,通过秋夜的凄凉景象,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雨声的寒意仿佛也成了诗人内心苦涩情绪的外化,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绿蜡烟犹冷,芳心春未残”则进一步描绘了芭蕉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将芭蕉叶比作“绿蜡”,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强调了其在寒冷中依然保持生机的状态,表现了芭蕉坚韧的生命力。而“芳心春未残”一句,则是诗人对芭蕉生命力的赞美,即使是在寒冷的季节,芭蕉的心中仍存有一丝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最后,“风前如有恨,聊伴寂寥看”表达了诗人对芭蕉的深刻情感。在风的吹拂下,芭蕉似乎带着一丝遗憾或不满,但诗人愿意陪伴它,共同面对这份寂寥。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加深了诗人与芭蕉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芭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吴门吉彬老,寿年可及百。
骨目清且癯,施为有标格。
行步快如风,谈笑气不乏。
穷之无他术,一味好佛法。
每亲善知识,言下究生杀。
家有二侄女,贞姿迥超拔。
自幼不茹荤,晨昏常燕默。
从容定中起,痛念十使结。
显尘劫大愿,运针发五色。
幻普贤妙身,应现四菩萨。
等十方虚空,皎若揭日月。
大哉白象王,群狐悉弥灭。
当知妙殊胜,岂在别处设。
若从自己求,犹如病作热。
如是名正观,不尔是邪说。
同名同号同桑梓,同住江湖亡彼此。
有时同上孤峰巅,有时同下沧溟底。
苦同忧,乐同喜,金博金兮水洗水。
有时捩转铁面皮,心口全然不相似。
你若住兮我即行,你若行兮我即止。
白日青天轰怒雷,平地无风波浪起。
非不非,是不是,西川大随,桐城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