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忘却,已闲退、谏草犹藏怀袖。
文不会、铺张粉饰,武又安能战守。
秃似葫芦,辣于姜桂,衰飒同蒲柳。
没安顿处,不如归去丘首。
岁晚筋力都非,任空花眩眼,枯杨生肘。
客举前修三数个,待与刘君为寿。
或号憨郎,或称钝汉,或自呼聱叟。
一篇齐物,读时咽以卮酒。
梦中忘却,已闲退、谏草犹藏怀袖。
文不会、铺张粉饰,武又安能战守。
秃似葫芦,辣于姜桂,衰飒同蒲柳。
没安顿处,不如归去丘首。
岁晚筋力都非,任空花眩眼,枯杨生肘。
客举前修三数个,待与刘君为寿。
或号憨郎,或称钝汉,或自呼聱叟。
一篇齐物,读时咽以卮酒。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念奴娇(其一)再和》。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与不如意,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梦中忘却,已闲退、谏草犹藏怀袖"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梦中遗忘了世间烦恼,已经隐退,但仍旧把那些劝谏之言藏于袖中。这里的“谏草”通常指的是朝廷中的奏章或是对君主的规劝。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世外的态度。
"文不会、铺张粉饰,武又安能战守"则描绘了诗人对于文学和军事两方面都感到无能为力,只能空有虚名。这里的“文”、“武”指的是文化修养与武艺能力,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自我否定和对现实的不满。
接下来的"秃似葫芦,辣于姜桂,衰飒同蒲柳"几句话,则是通过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的处境。"秃"通常指的是树木失去叶子,而“葫芦”则是一种形状怪异的植物,这里用以比喻诗人的孤独与不被理解。而“辣于姜桂”中的“辣”字,通常形容味道鲜美,但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如同生姜和桂,既有辛辣之感,也带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味。"衰飒同蒲柳"则是比喻诗人自己的境遇,如同衰败的蒲柳一般。
“没安顿处,不如归去丘首”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不适应和对家乡的思念。他觉得自己在外漂泊,没有一个安稳的地方,宁愿回到故乡的山头上。
"岁晚筋力都非,任空花眩眼,枯杨生肘"则是对时光流逝与个人力量衰退的一种感慨。诗人通过“岁晚”表达了时间的流逝,“筋力都非”则是说自己的体力已经大不如前。而“任空花眩眼”中的“空花”,通常指的是虚幻之物,这里用以形容眼前的景象,如同幻影一般。而"枯杨生肘"则是一个奇特的比喻,通过干枯的柳树上长出新芽来表达一种生命力与希望。
最后,“客举前修三数个,待与刘君为寿”则是诗人提及自己曾经修习过某些学问,现在想要用这些知识来为一位名叫刘的朋友祝寿。“或号憨郎,或称钝汉,或自呼聱叟”几句话,则是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的不同称呼,以及他在不同情境下的自我认同。
"一篇齐物,读时咽以卮酒"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并且愿意在阅读此诗的时候,以酒水祭奠心中的不易。
整首诗通过梦境、自然景物、个人感慨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他的文字间流露出淡泊名利与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江空流月华,白石光淩乱。
孤舟泛层波,一往如飞翰。
遐哉远游心,为国树藩干。
明遣辞玉衣,倚门发皓粲。
悠悠瓯水滨,春日浴凫鹳。
为尔立斯须,言笑迟昏旦。
回首百念并,时时瞻斗汉。
宛宛西飞日,馀光照客裳。
青冈留一壑,石濑幽且长。
驾言从之游,山水有清光。
浮云日夕起,寒风何凄凉。
宁为岩畔柏,不随秋叶扬。
朅来二三子,怀德应徬徨。
渊隽寻薄味,苦淡出清商。
浩歌入云表,惊起双鸿翔。
沉浮何足论,兹意殊未央。
仰看河汉碧,徒尔问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