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南关道路赊,洞门幽胜信堪誇。
若非勾漏神仙府,定是清溪道士家。
天上蟠桃经岁月,岩前瑶草足烟霞。
刘郎去后无消息,留得丹炉伏火砂。
晓出南关道路赊,洞门幽胜信堪誇。
若非勾漏神仙府,定是清溪道士家。
天上蟠桃经岁月,岩前瑶草足烟霞。
刘郎去后无消息,留得丹炉伏火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从南关出发,前往一处深邃幽静的洞门游览的情景。诗人赞叹这里的景色之美,认为它既不像是勾漏山的神仙居所,也不像清溪边的道家宅邸,而是有着独特的魅力。接着,诗人想象这里可能生长着历经岁月的蟠桃树,以及在岩石前茂盛的瑶草,这些植物都充满了烟霞般的神秘气息。最后,诗人感慨自从刘郎(可能指传说中的刘晨和阮肇,他们曾遇仙女的古代故事)离开后,这里便再无消息,但依然留下了丹炉和伏火砂,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与神秘。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说的遐想。
尘埃奔走尚飘蓬,想听庵头老柏风。
会向天阶乞衰晚,住庵长作主人翁。
非复三五少年日,把酒偿春颊生红。
白鸥入群颇相委,不谓惊起来宾鸿。
千里追奔两蜗角,百年得意大槐宫。
空余祗夜数行墨,不见伽朵一臂风。
俗眼只如当日白,我颜非复向来红。
浮生不作游丝上,即在尘沙逐转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