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五首·其四》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五首·其四》全文
元 / 虞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仙游办得茅千束,华盖须分屋数间。

微咏玉经忘我老,谩调金鼎胜于閒。

龙雷变化从舒卷,鹤露清寒自往还。

何似绮园诸老者,采芝初不离南山。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仙游道士余岫云在华山下黄茅冈上建造丹室的喜悦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

首句“仙游办得茅千束”,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道士精心准备建造丹室所需的大量茅草,体现了其对修行环境的重视与精心规划。接着,“华盖须分屋数间”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建造的地点与规模,暗示了道士对于修道之所的选址与设计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追求。

“微咏玉经忘我老,谩调金鼎胜于闲”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道士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境。他诵读玉经,仿佛忘记了岁月的流逝,沉浸在修炼之中;调弄金鼎,享受着超脱世俗的宁静与乐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道士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其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龙雷变化从舒卷,鹤露清寒自往还”则进一步展示了道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龙与雷的变化,象征着宇宙的动态与规律,道士顺应自然,随其变化;而鹤在露水中的活动,则是清冷与自由的象征,道士在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最后,“何似绮园诸老者,采芝初不离南山”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道士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与那些在绮园中度过晚年的老人相比,道士选择在自然中寻找生命的真谛,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这种生活方式被诗人视为更加理想与值得推崇。

整首诗通过对道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修行理念与生活方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道家哲学的深刻感悟与向往。

作者介绍
虞集

虞集
朝代:元   字:伯生   号:道园   生辰:1272~1348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猜你喜欢

次韵袁宪打冰移舟三首·其一

倚柂扶篙待打冰,回思鹢首漱波声。

定知行止非人计,料理诗愁唤曲生。

(0)

次韵赵帅五首·其二

前知红药翻阶处,别许金腰一朵开。

名在金瓯花会得,即看飞诏下天来。

(0)

次赵帅韵三首·其二

游人笑语问朝霞,处处相随攫肉鸦。

上冢归来更乘兴,醉依柳影藉梨花。

(0)

次张节推山字韵诗留其行·其六

故人偶得一饭款,僻县才馀十亩间。

赤米白盐君勿诮,病夫官况等居山。

(0)

次王巡检韵三首·其三

每愧铜盘走柘丸,忽惊檀轴卷丝阑。

真成敝帚千金享,笑唤诸雏挂壁看。

(0)

再次韵赵景安四首·其三

平时一饱每从人,自庇官曹等徼巡。

且可放狂中酒圣,冷看得意诧钱神。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