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顺孙人当为,斯理至庸无少畸。
殷殷返哺鸟之私,不闻以惨行其慈。
老人抱孙情至怡,旨甘分给恒有之。
即虑儿饱母或饥,瓶罄罍耻宜责谁。
埋儿勿论儿无知,有嗣乏嗣亲其悲。
孝子顺孙人当为,斯理至庸无少畸。
殷殷返哺鸟之私,不闻以惨行其慈。
老人抱孙情至怡,旨甘分给恒有之。
即虑儿饱母或饥,瓶罄罍耻宜责谁。
埋儿勿论儿无知,有嗣乏嗣亲其悲。
这首诗《郭巨庙》由清代诗人陈毓秀所作,通过描绘孝子郭巨及其家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孝道的重视与实践。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首先,诗的开头“孝子顺孙人当为,斯理至庸无少畸”直接点明了主题——孝顺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这种美德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接着,诗人通过“殷殷返哺鸟之私,不闻以惨行其慈”这一句,将孝顺比作小鸟反哺的自然行为,形象地说明了孝顺是源自内心、自然而然的行为,不应带有任何痛苦或勉强。
接下来,“老人抱孙情至怡,旨甘分给恒有之”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老人抱着孙子,心情愉悦,总是愿意分享最好的食物给孩子。这不仅体现了祖孙之间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孝顺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性。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孝顺的深层含义:“即虑儿饱母或饥,瓶罄罍耻宜责谁。”这句话揭示了孝顺不仅仅是满足子女的需求,更应考虑到父母的福祉。即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要尽力确保父母得到足够的照顾,否则会感到羞愧和内疚。
最后,“埋儿勿论儿无知,有嗣乏嗣亲其悲”这一句提出了一个极端的假设,强调了在孝顺面前,牺牲个人甚至生命的极端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尽管这样的做法在现实中并不提倡。这句话表达了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孝顺时要保持理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综上所述,《郭巨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孝顺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普遍认同,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孝道本质的深入反思。
带缓鸳鸯,妆销铅粉,年华容易蹉跎。
春风染翠,蹙双娥愁,欲困郎情已矣。
贞不改、妾恨如何。伤怀处、幽窗冷雨,入耳偏多。
灵根夙悟,心经一卷,曾记无讹。
望慈云、稽首泪湿轻罗。
形便化、原同幻梦,缘可断、难醒痴魔。
虔诚愿、生生并蒂,照影向琼波。
又近春宵,层层冻解,梅香初吐。
迅速光阴,试问韶华知否。
曾记那回飞絮雪,依依相送空凝伫。
任匆匆、天涯漂泊,此情谁诉。
闭纱窗、重帘低下,懒听新声,六街箫鼓。
病起支离,犹怯酸风侵户。
欲向炉边思往事,香残灰冷离愁苦。
叹何时、再约兰闺,剪灯共语。
青天一发神州,此身已坠天外。
黑风吹转,有人招手,蓬壶仙界。
鬼国无边,鲲身欲化,鳞堂何在。
怕书生落拓,者回东渡,偿不得,蛟龙脍。
诸岛球环如带。指楼船、阵云都坏。
胡儿载宝,大人窥市,将军横海。
天上槎来,地中人去,是何年代。
盼烟台近也,鸟边斜日,过东皇旆。
莺声到户,花风迎暖,重来初度芳辰。
正岁华明媚,欢娱候、不教辜负阳春。
灵心雅素真同调,数不尽、冰玉精神。
但承愿、添香琢句,春闺长与温存。
深愧长卿萧索,惯劳人草草,总是风尘。
木落悲秋,乌啼怨暮,指点襟袖馀痕。
王郎天壤原寒瘦,怎禁受、谢女殷勤。
喜今日、碧窗携手,开颜聊共吟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