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戊午吟·其十六》
《戊午吟·其十六》全文
明 / 高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事事精详是与非,紫阳以此示全归。

初经勉彊须坚苦,渐近天然妙入微。

精义无过能择善,入神还只是知几。

须知圣学无多法,尺寸基培万仞巍。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名为《戊午吟(其十六)》。诗中探讨了在追求真理和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细致观察、选择善行以及逐渐达到自然境界的方法。高攀龙强调了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深入理解事物本质的能力。

首句“事事精详是与非,紫阳以此示全归”提到,对每一件事都应有详尽的了解和清晰的分辨,这是达到全面理解的关键。这里的“紫阳”可能指的是宋代哲学家朱熹,他以学问严谨著称,此处借指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来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智慧。

接着,“初经勉彊须坚苦,渐近天然妙入微”表明了在开始学习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理解的深化,最终能够达到一种自然流畅、微妙而深刻的境界。这反映了个人成长和知识积累的过程,从努力奋斗到自然而然地掌握精髓。

“精义无过能择善,入神还只是知几”进一步阐述了选择正确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在深入理解后,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里的“知几”意味着对时机、趋势或事物内在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最后,“须知圣学无多法,尺寸基培万仞巍”总结了圣人之学的核心在于实践和积累,而不是依赖于繁复的规则或技巧。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即使是最微小的努力也能累积成巨大的成就,如同在万仞高山的基础上,每一寸土石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高攀龙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见解,强调了通过持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逐步达到道德和智慧的高峰。

作者介绍
高攀龙

高攀龙
朝代:明   字:存之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562年 - 1626年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猜你喜欢

履大名任作

按章三辅狱能空,始向东方引画熊。

一疏去为吴市卒,十年还试右扶风。

沙头竹马抛宁在,郢手风斤老更工。

稍待县官公事了,步兵还儗醉江东。

(0)

对花忆舍弟

恒时泉石那孤赏,此际园林懒独誇。

有信转凭鸿雁翼,开樽愁对棣棠花。

清朝出处依心事,垂老篇章惜岁华。

上苑只今春草发,可能无梦向天涯。

(0)

莫大夫子良起参梁藩入贺登极有赠

蚤辞簪绂偃林扉,总为苍生愿不违。

一出云山无豹隐,百年天地有龙飞。

鸡声带月催长乐,凫色占星倚少微。

最是五湖饶钓叟,从君乞取旧荷衣。

(0)

张山人会于子相芙蓉馆十五年矣子相物故且八年而予以伏阙会山人山人赠予以诗不胜怀旧之感因赋此为赠

伊昔邗沟旧草堂,芙蓉叶是美人觞。

十年长恨山阳笛,此日仍悬孺子床。

我自覆盆希日月,君能吹律转冰霜。

相逢莫作风尘语,少室三花春正长。

(0)

久不得于鳞书书到得新诗数章喜而有作

莫怪君书不易成,书成綵笔太纵横。

仙桃要结三千岁,和璧须偿十五城。

老去转多飞动色,病回犹识和歌声。

吴门白马空如练,草色中原未可行。

(0)

送周中丞允文迁抚江西二首·其一

毋惊两地德星频,汉主能褒社稷臣。

飞舄遂为今赐履,攀辕应是旧埋轮。

水从彭蠡连吴润,山到匡庐带楚新。

此去定过徐孺子,草堂虚左为何人。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