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热蕉衣健,扶羸竹杖轻。
诵经凭槛立,散药绕廊行。
暝槿无风落,秋虫欲雨鸣。
身闲当将息,病亦有心情。
禦热蕉衣健,扶羸竹杖轻。
诵经凭槛立,散药绕廊行。
暝槿无风落,秋虫欲雨鸣。
身闲当将息,病亦有心情。
诗人以轻巧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净幽雅的生活画面。"禦热蕉衣健,扶羸竹杖轻"中的"禦热"指的是避暑,而"蕉衣"则是用banana leaves制作的衣服,用来遮阳;"扶羸"即是依靠,而"竹杖"则是一种由竹制成的手杖,常被老人使用。诗人穿着清凉的衣物,手持轻盈的竹杖,这一切都显得格外安逸和自在。
接着的"诵经凭槛立,散药绕廊行"则描绘出一幕宁静的宗教仪式或日常生活。"诵经"即念经,是一种佛教修行的方式;"凭槛立"表示倚靠在栏杆上站立,而"散药"可能是指布施或分发药物;"绕廊行"则是在走廊上来回踱步。这里诗人似乎在描述一种宗教修行或者慈善活动的场景,给人以平和安宁之感。
第三句"暝槿无风落,秋虫欲雨鸣"转换了画面,表现出自然界的动态变化。"暝槿"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天气,而"无风落"则描绘出叶子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缓缓飘落;"秋虫"即秋天的声音,而"欲雨鸣"则是形容昆虫在将要下雨前发出的鸣叫声。诗人通过这两种景象,传达了季节更迭和自然界的生机。
最后两句"身闲当将息,病亦有心情"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情感体验。"身闲"意味着身体上的安逸,而"当将息"则是应当静养之意;"病亦"指的是虽然生病,但"有心情"则显示了即便是在不健康的情况下,内心仍旧保持一种平和或者说是一种对生活的关注。这里诗人传达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珍惜每一刻时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平淡中寻找内心平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