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巡纪事十一首·其五次玉田古风》
《东巡纪事十一首·其五次玉田古风》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古风

阳雍有蓝田,种石成美玉。

邑以此得名,至今称甸服。

唐水左龙蟠,燕山右虎伏。

石鼓可传声,玉屏为独乐。

行役度鸿桥,眺赏寻牛峪。

双城系吾思,九峰还在目。

驱车抵郊原,业已逼城郭。

郭门援卒哗,露刃与列戟。

书史劝回车,彳亍咸觳觫。

余以情理宣,哗者崩厥角。

入署申文告,军中尽肃肃。

夜来寂无諠,旄倪也睡熟。

诘辰数马毕,旅见皆良牧。

具云定变奇,一纸贤刑戮。

出门雪纷纷,杨柳浑攒珏。

西望建章宫,手额主恩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的一次东巡纪事,展现了帝王出行的壮观景象和地方官员的忠诚与勤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阳雍有蓝田,种石成美玉”,象征着地方的繁荣与富饶,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接着,“唐水左龙蟠,燕山右虎伏”则描绘了山水的壮丽景色,隐喻着国家的稳固与强大。

“石鼓可传声,玉屏为独乐”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美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帝王巡游时的愉悦心情。接下来的“行役度鸿桥,眺赏寻牛峪”则描述了帝王巡游途中的壮阔景象,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双城系吾思,九峰还在目”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山河的感慨。而“郭门援卒哗,露刃与列戟”则描绘了军队的威严与秩序,体现了对帝王权威的尊重。

“书史劝回车,彳亍咸觳觫”则通过历史的教训,劝诫帝王不应过度劳民伤财,体现了对君主的谏言。最后,“出门雪纷纷,杨柳浑攒珏”描绘了冬日的景象,以及帝王离开时的宁静与祥和。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帝王巡游的宏大场面,还蕴含了对国家、自然、人民以及君主责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历史诗篇。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众羽送刘士干知事赴湖广省掾

众羽之差,差彼翰而。鸱众趾之,离离我独。

于夔夫乘,而往我徒。于追波涛,汹汹则匪。

于江彼陆,康庄则舍。而杭我闻,瞆瞆我视。

于盲尔牵,于驱爱絷。其驹尔行,徐徐于余。

焉居我有,旨酒聊乐。

(0)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其十三

蒙君号令明如日,兵罕相违便斫头。

孺子纷纷无足数,滥叨功赏取封侯。

(0)

秋山图

石田荒尽豆苗稀,素化为缁尚未归。

不是此山无好景,草心正欲报春晖。

(0)

明日,鹏飞照磨赐和,再用前韵二首·其一

自怜老去情怀别,笑拾花钿不复曾。

良夜好天千载意,光风霁月四时灯。

暂辞江表烟尘海,偶上人间傀儡棚。

一片忠君心似血,鬓边白发迩来增。

(0)

哭饶上溪

霜蹄惊再蹶,绿鬓忽华颠。

国子诸生集,膏肓二竖缠。

死生人有命,京洛客无毡。归骨知何日?

思君苦泪悬。

(0)

过龙门

龙门郁嵯峨,岩壑幽更深。

云气拥石壁,雷雨悬太阴。

远游得胜槩,良足写我心。

无人鞭长蛟,为予一长吟。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