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泰门边避暑宫,翠华南去几年中。
干戈浩荡人情变,池岛荒芜树影空。
鱼藻有基埋宿草,广寒无殿贮凉风。
登临欲问前朝事,红日西沈碧水东。
光泰门边避暑宫,翠华南去几年中。
干戈浩荡人情变,池岛荒芜树影空。
鱼藻有基埋宿草,广寒无殿贮凉风。
登临欲问前朝事,红日西沈碧水东。
这首元代诗人曹之谦的《北宫》诗,描绘了北宫在历经战乱后的荒凉景象。首句“光泰门边避暑宫,翠华南去几年中”,以“光泰门”和“避暑宫”点明地点,暗示了北宫曾是皇家避暑之所,而“翠华南去”则暗指皇室的离去,时间跨度用“几年中”概括,营造出历史的悠长感。
接下来,“干戈浩荡人情变,池岛荒芜树影空”两句,直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变化。这里,“干戈”象征战争,“人情变”指社会风气的改变,“池岛荒芜”与“树影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战争后自然景观的衰败,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活动的减少。
“鱼藻有基埋宿草,广寒无殿贮凉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荒凉的氛围。通过“鱼藻”与“广寒”这两个富有诗意的意象,诗人将北宫的现状与过去的繁华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鱼藻有基埋宿草”意味着曾经的繁荣被时间的尘埃所覆盖,“广寒无殿贮凉风”则暗示了宫殿的空寂与凉风的无处可寻,形象地表现了北宫的衰败与冷清。
最后,“登临欲问前朝事,红日西沈碧水东”以诗人的行动和心理活动收尾。诗人登高远眺,试图探寻北宫的历史痕迹,但面对的是夕阳西下、碧水东流的自然景象,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北宫在历史长河中的沧桑变化,以及诗人对过往辉煌与当前荒凉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