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帘新月上,林影散微茫。
庭草鸣虫近,风灯秋幌凉。
长年惟有病,晚岁苦多伤。
身世竟何就,吾将问蜀庄。
捲帘新月上,林影散微茫。
庭草鸣虫近,风灯秋幌凉。
长年惟有病,晚岁苦多伤。
身世竟何就,吾将问蜀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景象,开头“捲帘新月上”一句,设定了诗人在室内望见新月登上的情境。紧接着,“林影散微茫”则展现出窗外林木投射的朦胧阴影,营造了一种幽深而又有些许迷离的氛围。
下一句“庭草鸣虫近”,通过庭院里的草丛中传来的虫鸣声,增添了夜晚的宁静与生动。接着,“风灯秋幌凉”则描绘出微风中摇曳的灯光,以及秋季特有的清凉感觉。
诗人随后转向内心世界,通过“长年惟有病,晚岁苦多伤”表达了自己长期患病和在晚年时遭受更多痛苦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似乎与上半部分描绘的宁静夜景形成对比,显露出诗人内心的苦楚。
最后两句“身世竟何就,吾将问蜀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命旅程的迷茫和对未来渺茫归宿的追问。这里的“蜀庄”可能是指某个隐居之所,或是心灵寻求安顿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生命、疾病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沉思与感慨。
燕山三月飞杨花,满天白雪随风斜。
客子出门已十载,飘零感此思回家。
杨花飞自好,客愁不可道。
岁岁杨花飞,飞尽春光老。
春光迅速若转蓬,丈夫建树难为功。
李广不侯马援谤,至今慨叹伤英雄。
伤英雄,徒拂抑。
鬓华忽似杨花色,不如匣剑归去来,南山之南北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