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如断蓬,我性如孤鹤。
飘摇寄林野,不复人间乐。
岂如鸡与犬,朱门肆依托。
虽沐稻粱恩,安能远嫌薄。
理或不在我,幽怀放寥廓。
人生能几时,百年共摇落。
我身如断蓬,我性如孤鹤。
飘摇寄林野,不复人间乐。
岂如鸡与犬,朱门肆依托。
虽沐稻粱恩,安能远嫌薄。
理或不在我,幽怀放寥廓。
人生能几时,百年共摇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世俗生活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我身如断蓬,我性如孤鹤”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自由自在,又似孤独飞翔的仙鹤,追求着心灵的独立与自由。这种对自由的向往,与对世俗束缚的反感,构成了诗中鲜明的主题。
“飘摇寄林野,不复人间乐”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偏爱,以及对尘世欢乐的疏离。他选择在林野间漂泊,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而非沉溺于世俗的繁华与喧嚣之中。
“岂如鸡与犬,朱门肆依托。虽沐稻粱恩,安能远嫌薄”则通过对比,讽刺了那些依附权贵、享受物质恩惠却无法摆脱猜疑与轻视的生活状态。诗人认为,这样的生活虽然表面上得到了物质的满足,但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恐惧却是无法避免的。
“理或不在我,幽怀放寥廓”表明了诗人对命运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内心世界的重视。他认为,真正的自由与快乐并非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而是源于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实现。
最后,“人生能几时,百年共摇落”以感慨的语气总结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时间,追求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幸福。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由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