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
《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两壁美人虹已收,苍崖纤手藓痕秋。

和亲只道能稽古,沉略从来不解羞。

汉月明明掌中照,胡尘漠漠指间留。

昭君殁后更多恨,弹作琵琶曲未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ǐngtángchónghuīgōngzhǔshǒuhénshī
sòng / méiyáochén

liǎngměirénhóngshōucāngxiānshǒuxiǎnhénqiū

qīnzhīdàonéngchénlüècóngláijiěxiū

hànyuèmíngmíngzhǎngzhōngzhàochénzhǐjiānliú

zhāojūnhòugèngduōhèntánzuòwèixiū

注释
两壁:壁画。
美人虹:美女的画像。
已收:已经褪色消失。
和亲:指与异族联姻。
稽古:考察古代的事迹。
沉略:深思熟虑。
汉月:中国的月亮。
胡尘:北方异族的尘土。
漠漠:弥漫的样子。
昭君:王昭君。
殁后:去世之后。
恨:遗憾。
琵琶曲:用琵琶演奏的乐曲。
翻译
两壁的壁画上美女如虹,如今已褪色收起,只有苍老的崖壁见证了秋天的苔藓痕迹。
和亲之事只被古人视为明智之举,但从不觉得羞耻。
明亮的汉月仿佛在掌心照耀,而胡尘却在指尖留下历史的印记。
王昭君去世后,人们的遗憾更深,她的故事被不断弹奏成琵琶曲,永不消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题为《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历史场景,通过对“两壁美人虹已收”和“苍崖纤手藓痕秋”的描绘,暗示了崇徽公主的手痕之美,以及岁月流转后的痕迹。诗人接着通过“和亲只道能稽古,沉略从来不解羞”,表达了对公主远嫁和亲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思,认为她虽然被赞为能稽古知史,但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其中的苦涩与屈辱。

“汉月明明掌中照,胡尘漠漠指间留”两句,将月光与尘土交织,象征着公主在异域生活的孤独与艰辛,月光虽明亮,却无法驱散边塞的风尘。最后,“昭君殁后更多恨,弹作琵琶曲未休”借昭君之典故,表达对崇徽公主不幸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无尽哀思,琵琶声仿佛成为她悲苦情感的永恒回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咏史抒怀的方式,寓言深刻,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对时事的感慨。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送罗戒轩讲学郡城

东林林下送西宾,独木桥头指去津。

白社旧游成远别,碧峰回首已无邻。

乡僧入梦谁为主,山月辞家倍照人。

想到穗城逢上巳,不妨重周舞雩春。

(0)

李雪峰过寺约游中宿老病为辞别后见寄用韵赋答并寄张子白·其五

晚年惟善病,高卧当登临。

近得偷安法,无心事苦吟。

嗒然吾丧我,慨独古成今。

为报禺君道,何时共入林。

(0)

十二声诗·其三叶声

古亭抱秋树,秋意失婆娑。

畟畟下凉吹,萧萧鸣远柯。

渐知声应少,止觉别离多。

未敢随流默,知音谓我何。

(0)

山居杂咏·其十二补衲

十年成一片,计日累千针。

重叠水云态,绸缪岁月深。

揩磨非著意,寒暑失偷心。

渐觉无痕迹,衣珠不用寻。

(0)

十闰诗·其六闰七夕

计日近中秋,星河澹欲流。

可怜上弦月,犹挂旧针楼。

巧自前宵得,欢从两度留。

笑将离合意,重叠问灵修。

(0)

东林七问·其二问影

屏迹茅檐下,追随日以疏。

偶然到城市,未免识侬渠。

造物静相对,此身常有馀。

何时谢形役,不敢惜离居。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