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日夜波汪洋,金山焦山两相望。
金山楼阁荡丹碧,焦山竹树多郁苍。
境深流广人罕至,往年曾一登其冈。
顷者放舟仍北渡,壮哉滉瀁云低昂。
青岩翠壁幽且茜,图经名著传焦光。
何时瘗鹤在山足,遗铭剥蚀存华阳。
葭洲白鸟忽飞出,江花冥冥江草芳。
是日雨馀气清淑,夏首晴昼欣舒长。
倚舰四顾畅襟抱,好风豁达来天阊。
大江日夜波汪洋,金山焦山两相望。
金山楼阁荡丹碧,焦山竹树多郁苍。
境深流广人罕至,往年曾一登其冈。
顷者放舟仍北渡,壮哉滉瀁云低昂。
青岩翠壁幽且茜,图经名著传焦光。
何时瘗鹤在山足,遗铭剥蚀存华阳。
葭洲白鸟忽飞出,江花冥冥江草芳。
是日雨馀气清淑,夏首晴昼欣舒长。
倚舰四顾畅襟抱,好风豁达来天阊。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焦山的深情凝望与回忆。开篇以“大江日夜波汪洋”起笔,生动展现了长江的壮阔与不息,金山与焦山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雄浑的山水画卷。接着,“金山楼阁荡丹碧,焦山竹树多郁苍”,通过色彩对比,凸显了金山与焦山各自独特的景致,金山的楼阁映衬着丹碧之色,而焦山则以茂密的竹树和苍郁的植被展现其自然之美。
“境深流广人罕至”一句,点明了焦山远离尘嚣的独特性,强调了其静谧与神秘。诗人曾于往昔登临此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如今再次北渡,乘舟游历,感受到的是云水间的壮丽景象与浩渺无垠。青岩翠壁的幽静与深邃,以及焦山的自然风光,都通过“幽且茜”、“图经名著传焦光”等描述,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痕迹。
“何时瘗鹤在山足,遗铭剥蚀存华阳”表达了诗人对焦山历史文化的感慨,鹤葬之地与华阳遗迹的描述,既增添了诗作的历史感,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与自然变迁的思考。白鸟飞出,江花江草的生机勃勃,与雨后清新的空气共同构成了夏日晴昼的美好景象。倚舰四顾,诗人的心胸得到了极大的舒展,好风拂面,仿佛来自天边,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超脱与自由的气息。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焦山的自然景观,更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追忆,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焦山的深厚情感与对自然美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