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馀减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馀减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的场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于常人的情感体验。开篇即点明“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这里的“春色”指的是春天的外在美丽,而“春意”则是更深层次的对春天的情感理解和体会。
接下来的“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诗人以一位年长者的身份自称“老夫”,表达了自己对于春意的独特理解。这里的“此味”并非物质上的滋味,而是对春天深层情感的体验,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内心体验。
中间两句“烛馀减夜漏,衾暖添朝睡”,描绘了初春时节的夜晚,蜡烛燃烧至尽,夜半人静,而室内却因春天气温适宜而感到暖和,使得诗人能够更加安逸地进入梦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则是对初春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台上风轻柔,池边土壤湿润,这些都是初春特有的景象。
以下两句“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诗人通过迟缓开放的花朵和鸟儿懒惰地鸣叫来表达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怀。这里的“思”并不明确指向某个具体对象,而是一种淡淡的感慨。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诗人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对比和暗示来表达一种对于春天的期待和享受。这里的“隔年斋”可能是指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或其他节日,而“如劝迎春醉”则是在说诗人希望像被酒精驱使一样,被初春的美好所征服。
最后,“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诗人表达了对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期待,特别是选择在二月初二这样一个特定的日子。这里的“心期”表明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意的独特体会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初春美好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