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识英髦誉乃翁,名场竟困廿年中。
清声转让新雏出,捷足先争老骥雄。
三世论文期望久,一经传德燕誉同。
还看共掌丝纶美,岂但超宗羡谢公。
曾识英髦誉乃翁,名场竟困廿年中。
清声转让新雏出,捷足先争老骥雄。
三世论文期望久,一经传德燕誉同。
还看共掌丝纶美,岂但超宗羡谢公。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为表彰其子刘翙在学业上的成就而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刘翙才华的赞赏与期待。
首联“曾识英髦誉乃翁,名场竟困廿年中”,通过对比手法,既赞美了刘翙父亲的名声,又暗示了刘翙在追求名场成功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挑战。这里“英髦”指杰出的人才,“名场”指的是科举考试或官场,而“廿年”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
颔联“清声转让新雏出,捷足先争老骥雄”,运用了“新雏”与“老骥”的比喻,前者象征初出茅庐的年轻学子,后者则代表经验丰富、年长的学者。这一联表达了对刘翙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脱颖而出的赞誉,同时也暗含了对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才能的肯定。
颈联“三世论文期望久,一经传德燕誉同”,进一步深化了对刘家三代人学术传承的重视与期待。这里的“论文”不仅指具体的学术研究,更包含了家族间的知识传递与道德修养的传承。“三世”强调了时间的跨度与家族文化的延续性,“一经传德”则突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尾联“还看共掌丝纶美,岂但超宗羡谢公”,表达了对刘翙未来能够与家族前辈共同创造辉煌的期许,同时也暗含了对超越前人的期望。这里“丝纶”常用来形容文采斐然的文辞,而“超宗羡谢公”则是对刘翙能够超越家族中的前辈,甚至比肩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谢灵运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翙个人成长历程的描绘,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展望,展现了对家族荣誉感的重视、对后辈才华的欣赏以及对学术传承的珍视。诗中充满了对刘翙及其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清代社会对于教育与学术传承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