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萤闪光飞不起,八尺风漪夜如水。
仙姝不眠肌骨清,起驭夜凉吹玉笙。
曲中忽作孤凤鸣,天帝感泣秋雨零。
旱龙暍死嗟莫及,坐见扶桑落叶湿。
前溪水高龙夜吟,不管西郊老农泣。
湿萤闪光飞不起,八尺风漪夜如水。
仙姝不眠肌骨清,起驭夜凉吹玉笙。
曲中忽作孤凤鸣,天帝感泣秋雨零。
旱龙暍死嗟莫及,坐见扶桑落叶湿。
前溪水高龙夜吟,不管西郊老农泣。
这首《秋雨吟》由元代诗人刘致所作,描绘了秋雨带来的凄凉与哀愁之景。
首句“湿萤闪光飞不起”,以萤火虫在雨中挣扎的形象,渲染出秋雨的潮湿与寒冷。接着,“八尺风漪夜如水”一句,通过夜色中的微波涟漪,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同时也暗示了风雨将至的氛围。
“仙姝不眠肌骨清,起驭夜凉吹玉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仙子置于秋夜之中,她因夜凉而无法入眠,吹奏着玉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下来,“曲中忽作孤凤鸣,天帝感泣秋雨零”描绘了一幅画面:在悠扬的乐声中,一只孤独的凤凰鸣叫起来,感动了天帝,使得秋雨倾盆而下。
“旱龙暍死嗟莫及,坐见扶桑落叶湿”两句,诗人借干旱之龙因炎热而死亡,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预示了雨水的到来,使得扶桑树的叶子被雨水打湿。最后,“前溪水高龙夜吟,不管西郊老农泣”两句,以溪水涨满、龙吟夜空,与老农的哭泣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冲突与和谐共存的主题。
整体而言,《秋雨吟》通过对秋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悲凉,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孤山岁晚,石老树查牙。
逋仙去。
谁为主。
自疏花。
破冰芽。
乌帽骑驴处。
近修竹,侵荒藓,知几度。
踏残雪,趁晴霞。
空谷佳人,独耐朝寒峭,翠袖笼纱。
甚江南江北,相忆梦魂赊。
水绕云遮。
思无涯。
又苔枝上,香痕沁,幺凤语。
冻蜂衙。
瀛屿月,偏来照,影横斜。
瘦争些。
好约寻芳客,问前度,那人家。
重呼酒。
摘琼朵。
插鬓鸦。
唤起春娇扶醉,休孤负锦瑟年华。
怕流芳不待,回首易风沙。
吹断城笳。
谁唤娇娆,斜插双弦,华筵乍开。
爱玉纤轻轧,半笼翠袖,歌喉缓引,暗点鸳鞋。
胡部新声,乐工巧制,写出龙沙马上哀。
哀何似,似离鸾惊起,白雀飞来。
丁宁击节金钗。
要细听、春风且慢催。
正宫商分犯,拽归双调,伊州入破,*遍三台。
画扇香收,罗巾汗湿,愁是云兜醉后回。
花闲客,任鸾绡缠髻,更尽余杯。
花落楚江流,过西山、雨涨渔村无路。
双浆载愁来,苹沙外、惟有盟鸥相觑。
春波碧草,送君曾是伤情处。
依旧朝云飞画栋,秋满鹤汀凫渚。
斜阳三两人家,□青旗影里,炊烟一缕。
弦索夜深船,凄凉听、还似西风湓浦。
征鸿去尽,梦回明月生烟树。
如此山川无限恨,都付一尊怀古。
江霜一树凄凉叶,惊鸟夜深啼落。
客里相逢,尊前细数,几度雨漂风泊。
微吟缓酌。
渐月影斜欹,画阑东角。
只怕梅花,无人看管瘦如削。
江湖容易岁晚,想多情念我,归信曾约。
尘土狂踪,山林旧隐,梦寄草堂猿鹤。
离怀最恶。
是酒醒香残,烛寒花薄。
一段销凝,觉来无处着。
晓妆乍了,又翩翩何许、飞来临镜。
欲寄相思无一字,拈起芳心重省。
鬓*云低,眉颦山远,去翼宜相映。
娇波频送,恍如秋水涵影。
几度揉损啼红,恨卿卿不到,吴江枫冷。
一点风流应解妒,翡翠双钿相并。
忘入香奁,时偎绣枕,看足宫花暝。
多情翦就,忍教分做孤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