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郊庙歌辞.明皇祀圜丘乐章.豫和》
《郊庙歌辞.明皇祀圜丘乐章.豫和》全文
唐 / 不详   形式: 四言诗  押[庚]韵

至矣丕搆,烝哉太平。授牺膺箓,复禹继明。

草木仁化,凫鹥颂声。祀宗陈德,无愧斯诚。

(0)
翻译
达到了伟大的建设,真是盛世升平。承受天命献祭品,继承大禹的光明。
草木沐浴仁政教化,野鸭鸥鸟也似在歌颂。祭祀祖宗展示德行,对这份真诚无愧于心。
注释
至矣丕搆:达到了伟大的建设或成就。
烝哉太平:真是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
授牺膺箓:承受天命并进行祭祀(授牺指祭祀,膺箓指承受天命)。
复禹继明:如同大禹一样光明显赫,继续其伟大事业。
草木仁化:草木因仁政而受惠,比喻仁政普及万物。
凫鹥颂声:凫鹥(水鸟)似乎也在歌唱,象征自然界的和谐。
祀宗陈德:在祭祀祖先时展示德行。
无愧斯诚:对于这样的真诚与诚意,没有任何愧疚。
鉴赏

这首诗是《郊庙歌辞·明皇祀圜丘乐章》,虽然作者和朝代信息标记为“不详”和“唐”,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确实有可能是唐代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理想社会和谐统治的描绘与颂扬。

“至矣丕搆,烝哉太平。”这两句表达的是国家达到极致的安定繁荣,"矣"表示到达,"丕"是大、多的意思,"搆"则有修治之意。"烝"字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温暖、和煦,“哉”常用来表示感叹或询问,"太平"自然是指极度的和平。

“授牺膺箓,复禹继明。”这两句讲述的是国之兴衰更迭,"授"意为传授,“牺”即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牲畜,“膺”指的是古代帝王的象征物——玉璋。"复"意味着恢复或继续,而“禹”则是指大禹,即夏朝的开国君主尧舜时代的大臣,常用来比喻治水之能事,“继明”则表示继承先代圣明的统治。

“草木仁化,凫鹥颂声。”这两句描绘的是自然界对美好统治的反应和赞美。"草木"指的是植物,"仁化"表达了万物得以滋养成长,“凫”是古代称呼天鹅之类的水鸟,"颂声"则意味着它们发出歌唱的声音,好像在赞颂这良好的时代。

“祀宗陈德,无愧斯诚。”最后两句强调的是对祖先的祭祀和表现出对美好统治的忠诚。"祀"是指祭祀祖先,“宗”则为宗族、祖庙之意,"陈"有陈述、显现之义,"德"自然是指美好的品德或功绩。而“无愧斯诚”则表达了没有任何遗憾,因为这种忠诚是真挚的。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理想统治的描绘和颂扬,表现出一种向往太平盛世的情怀。

作者介绍

不详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双赠程洁庵十六首·其十三

一二三四五,东西南北中。

五行攒一处,只是靠金公。

(0)

金丹图像说四首·其三还丹图

威音那畔本来明,昧了皆因着幻形。

若向丹中拈得出,圆陀陀地至虚灵。

(0)

出都喜雨二首·其二

疏瀹惭无宛委书,九天雨露润河渠。

槎从泛汉分来锦,橇假行堤化去车。

燕岭稠云迷塞雁,卢沟新涨漾春锄。

安澜定制支祈锁,问岁今逢在执徐。

(0)

排闷简王同善渊上人

流光过眼已侵寻,富贵何须满坞金。

人世自生今日事,朋交不改向时心。

管宁老去常乌帽,元亮归来只素琴。

记取岁寒同雅操,长松青映柏森森。

(0)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其二孝廉舅惟学

少年经术兼词学,中岁空门又道家。

服药前身应许逊,博闻宿世定张华。

怀中明月珠堪售,望里神仙路不赊。

只恐凤池须彩笔,难从勾漏问丹砂。

(0)

题朱兵部竹轩·其一

怜君卜筑处,修竹带长峦。

月落千林静,风生万玉寒。

韵清宜在耳,色秀恍堪餐。

若遇徂徕侣,还将六逸看。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