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文生绿铜狮冷,砚沼潆波石兽欢。
坐久篆烟清不断,两鬟童子立阑干。
印文生绿铜狮冷,砚沼潆波石兽欢。
坐久篆烟清不断,两鬟童子立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书房景象。首句“印文生绿铜狮冷”,以“铜狮”为视觉中心,通过“生绿”和“冷”两个词,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略带凉意的氛围,仿佛铜狮上积聚的绿色锈迹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次句“砚沼潆波石兽欢”,将视线转向砚台周围的水池,通过“潆波”和“石兽欢”描绘出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石兽似乎在水面上嬉戏,增添了书房的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坐久篆烟清不断”,诗人通过长时间沉浸在篆书创作中,使得篆烟(篆刻时产生的烟尘)持续不断地飘散,营造出一种专注而深沉的创作氛围。最后,“两鬟童子立阑干”,以“两鬟童子”作为收尾,形象地描绘了两位发髻如环的小童站立于栏杆旁,既体现了书房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后辈对知识的渴望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房内独特的美学意境,以及其中蕴含的文人雅趣和对知识的敬畏之情。
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辟。
蟠根结地厚,面势倚空碧。
陂陀数州境,高下相接迹。
麓山乃其趾,神秀固未极。
定王十里城,处长上见山色。
知谁长在眼,嗟此尘中客。
观风君独暇,延纳到几席。
得句恍忘言,寄兴渺今昔。
自君之东来,民瘼极探索。
仁言彻九关,宁惧虎豹厄。
诹询遍南亩,民肥吾则瘠。
筑亭一舒啸,逮此百忧隙。
看山傥不愧,隐几亦聊适。
寄语后来者,此意当无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