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寡人事,潇洒出尘氛。
绿竹千竿雨,苍梧一片云。
杂花随地有,好鸟隔窗闻。
六月浑无暑,馀清幸见分。
幽居寡人事,潇洒出尘氛。
绿竹千竿雨,苍梧一片云。
杂花随地有,好鸟隔窗闻。
六月浑无暑,馀清幸见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山居中的宁静生活,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幽居寡人事”,点明了居住环境的静谧与主人生活的简朴,暗示出远离尘嚣的心境。接着,“潇洒出尘氛”一句,以“潇洒”形容隐居者的风度,以“出尘氛”表达其超脱世俗的境界,两者相辅相成,凸显了隐逸生活的高雅与自由。
“绿竹千竿雨”描绘了雨中竹林的景象,绿竹在雨水的滋润下更加生机勃勃,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苍梧一片云”则将视线拉远,想象中苍梧山上的云雾缭绕,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神秘与空灵。
“杂花随地有,好鸟隔窗闻”两句,通过“随地有”的杂花和“隔窗闻”的好鸟,展现了山居周围自然界的丰富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隐居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六月浑无暑,馀清幸见分”则是对山居环境的直接赞美,即使是在炎热的六月,这里依然清凉宜人,余下的清风让人心旷神怡。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山居环境的舒适,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我家吴山群玉坞,千林雪霁花难数。
几回听彻青鸟啼,春在南枝北枝吐。
冲寒载酒花间游,漠漠梨云烂不收。
暗香疏影发诗思,还如何逊在扬州。
别来倏忽流光改,夙昔閒情竟何在。
美人家有梅花庄,十里素香春蔼蔼。
九龙山下三泖东,浑似西湖水月中。
市上红尘飞不到,玉妃别下广寒宫。
归心便趁东风起,飞度湖山万花里。
狂歌唤取缟衣仙,兴捲吴淞半江水。
青灯照我客舍寒,归计其如行路难。
花前胜赏仍负却,坐惜春深香粉残。
人生百岁浑如寄,还省旧游怜久弃。
题诗为赠梅庄人,目极瑶英缈天际。
我家吴山西,君家吴山东。
东西近相对,各在云林中。
别来忽几载,屡见流光改。
佳游今已非,往事知安在。
君浮汳河水,我客京华春。
同沽金陵酒,共是殊乡人。
我犹滞冷舍,君将还故山。
云林结遐想,可望不可攀。
送君长安道,飞花乱烟草。
楚树接吴山,关河路非杳。
明朝我忆君,矫首情易悽。
云林在何许,如隔武陵溪。
昔上越王城,曾望丹山曲。
千岩与万壑,一一皆经目。
归来四十年,东望心茫然。
至今山窗梦,夜落九洞天。
叶君住东州,家有清晖楼。
檐栖水色冷,帘卷山光秋。
缅怀旧游处,天涯渺烟树。
长吟谢公诗,安得凌风去。
名山蕴真气,地脉显灵液。
澄源古石深,乳窦寒泉滴。
锵锵激清响,湛湛凝沈碧。
中朝赐告还,杖策遂登历。
因寻禅栖侣,复值亲知客。
芳兰袭华裾,嘉羞荐瑶席。
诸公属青年,愧我发垂白。
同逢圣明代,欢乐殊未极。
明晨将戒行,分袂欲成戚。
后会良有期,别离何足惜。
京华望东吴,云树才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