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浑如僧舍幽,炉香静坐兴悠悠。
一窗灯火鸣蛩夜,千里湖山落雁秋。
只恐有诗成笔下,自馀无事到心头。
何妨信手翻书卷,不限更深困即休。
官舍浑如僧舍幽,炉香静坐兴悠悠。
一窗灯火鸣蛩夜,千里湖山落雁秋。
只恐有诗成笔下,自馀无事到心头。
何妨信手翻书卷,不限更深困即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寂静自得的生活状态。开篇"官舍浑如僧舍幽,炉香静坐兴悠悠"两句,将官舍与僧舍相比较,都达到了幽深安静的境界,作者在其中享受着炉香带来的宁静和心灵的愉悦。
接下来的"一窗灯火鸣蛩夜,千里湖山落雁秋"两句,则描绘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夜景。一窗之内,有灯火照亮,也有蛩鸣相伴;而窗外,是千里之遥的湖山,以及秋天飞落的雁队。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室内外的宁静与广阔。
"只恐有诗成笔下,自馀无事到心头"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即使写出佳作,也不过是顺手拈来的小事,不会让心绪受到干扰。最后一句"何妨信手翻书卷,不限更深困即休"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态度,认为阅读和写作如同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静谧夜景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人生境界。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石门媚烟景,句曲盘江甸。
南向佳气浓,数峰遥隐见。
渐临华阳口,云路入葱蒨。
七曜悬洞宫,五云抱仙殿。
银函竟谁发,金液徒堪荐。
千载空桃花,秦人深不见。
东溪喜相遇,贞白如会面。
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
一从换仙骨,万里乘飞电。
萝月延步虚,松花醉闲宴。
幽人即长往,茂宰应交战。
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第一百五十卷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