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使春归,忙杀了、乱红愁绿。
更有甚伤心,向我似啼还哭。
血痕在口,又何用、此间思蜀。
到三更月冷,不许愁人眠熟。
便去何如,如何不去,是谁拘束。
怎似我羁栖,守定暗窗孤烛。
玉人何处,佳期未卜,倩伊行、到彼再三催促。
勒使春归,忙杀了、乱红愁绿。
更有甚伤心,向我似啼还哭。
血痕在口,又何用、此间思蜀。
到三更月冷,不许愁人眠熟。
便去何如,如何不去,是谁拘束。
怎似我羁栖,守定暗窗孤烛。
玉人何处,佳期未卜,倩伊行、到彼再三催促。
这首《蕙兰芳引·咏杜鹃》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以杜鹃鸟为题材,借物抒情,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对自由的渴望。
词中以杜鹃鸟的忙碌与哀鸣起笔,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以及自然界中生命的匆忙与无奈。“勒使春归”四字,既写出了春天的自然规律,也隐含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忙杀了、乱红愁绿”,生动展现了春天花开花落、草木生长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接着,“更有甚伤心,向我似啼还哭”一句,将杜鹃鸟的叫声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色彩,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凉与感伤。杜鹃鸟的“血痕在口”,象征着它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而“此间思蜀”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到三更月冷,不许愁人眠熟”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凄清,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下来的“便去何如,如何不去,是谁拘束”三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束缚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怎似我羁栖,守定暗窗孤烛”一句,将词人的处境与杜鹃鸟形成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玉人何处,佳期未卜,倩伊行、到彼再三催促”则表达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渴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杜鹃鸟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词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其对自由、爱情、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使得整首作品既有自然界的生动描绘,又有深沉的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乡关聊引望,失路倍相怜。
一水杳然去,方舟俨若仙。
凌波澹容与,顾影屡洄沿。
日映双帆下,风生一缆悬。
触荷蒂并掇,汎荇蔓同牵。
剑自龙文合,槎疑斗气连。
群鸥来泛泛,乘雁去翩翩。
水宿寒襟接,晨游芳袂联。
推篷分烛焰,敲石度茶烟。
酒熟浮觞引,诗成剪叶传。
又非萍水聚,时惜逝波煎。
投札申微咏,因之和扣舷。
山行数十里,渐觉有人家。
隔坞闻春白,沿溪尽沤麻。
泉流经九曲,磴道入三丫。
穴处依山谷,刀耕近水涯。
土垣桑作户,蓬巷竹成遮。
灌木环村背,垂藤傍屋牙。
居人惯逐虎,迷路屡惊蛇。
秋垄家家麦,春苗处处蛙。
甘瓜持作馔,苦叶代烹茶。
简朴淳风在,栖迟世代遐。
暝猿时挂树,幽涧自飘花。
到此尘心尽,农谈日易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