藓径踏层斑,高林古木间。
雁随平楚远,云共太虚闲。
晚霭昏斜谷,晴阳露斗山。
将身就清旷,名路尔何颜。
藓径踏层斑,高林古木间。
雁随平楚远,云共太虚闲。
晚霭昏斜谷,晴阳露斗山。
将身就清旷,名路尔何颜。
诗人以藓径踏层斑开始,描绘出一幅深山幽径的画面,藓苔覆盖的小路彷彿在古木丛中蜿蜒前行。接着“雁随平楚远”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遐想与向往,似乎在追寻着那些远去的斑斑点点,如同大雁般飞向远方的所在。而“云共太虚闲”则显得更为超脱,云与太虚(即天空)之间的交融,让人感到一种出世的宁静与悠闲。
晚霭昏斜谷,晴阳露斗山,是对光线变化的细腻描绘。诗人捕捉到了傍晚时分,阳光透过山谷的那份温婉,以及晴朗天气下,山峦间露出的星辰之美。
最后,“将身就清旷,名路尔何颜”,则是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在这片清旷的地方,将自己的身心寄托其中,那些世俗的名利又算得了什么?诗人的心灵在这自然与宁静中找到了归宿。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