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形发辉,阴凝体受照。
金魄溯火乌,进退见朒朓。
气引潮海壮,象推介虫小。
南北应坎离,东西正昏晓。
阳刚形发辉,阴凝体受照。
金魄溯火乌,进退见朒朓。
气引潮海壮,象推介虫小。
南北应坎离,东西正昏晓。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复的作品,名为《杂诗·其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宇宙、自然规律以及生命节奏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的“阳刚形发辉”、“阴凝体受照”描绘了日月交替、阴晴更迭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出光明与黑暗、动与静的对立统一。"金魄溯火乌,进退见朒朓"中的“金魄”指的是太阳,“火乌”则是古人对日食现象的一种解释,即以为是天狗(火乌)吞食了太阳,这里通过对日月运行规律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界中光与暗的交替。
"气引潮海壮"表达了天地间气息的流动和潮汐的壮观,"象推介虫小"则是说星象的移动引导着农时,人们根据星象来安排农事,而“介虫”指的是昆虫类生物,它们的活动也受到了自然节律的影响。
最后两句"南北应坎离,东西正昏晓"进一步强调了宇宙间四方和昼夜更替的规律性。这里的“南北应坎离”指的是天地之间南北方向的对应,以及《易经》中坎(水)与离(火)的相互作用;"东西正昏晓"则是说东西方的光明和昏黑更迭,表达了时间流转的自然秩序。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时间以及自然界和谐统一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