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柏溪翁写竹妙得彭城墨派而不轻为人作以故传世颇鲜此纸仅以数枝寓意耳而姿态溢出乃子尚书公刻之石摹本示余不胜仰止敬题于后》
《柏溪翁写竹妙得彭城墨派而不轻为人作以故传世颇鲜此纸仅以数枝寓意耳而姿态溢出乃子尚书公刻之石摹本示余不胜仰止敬题于后》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古风

子猷爱此君,不能一传神。

谁为传神者,峭茜得其真。

前有文湖州,后有王舍人。

沈翁天机活,不借丹青色。

尽吸淇澳秋,缩入文园墨。

披梢凤尾振,写箨龙鳞坼。

兴来两三枝,势若一万尺。

翁乘葛溪杖,转叩湘君宅。

零落吉光裘,片羽千金直。

幸有凤沼儿,摹之于乐石。

石能使竹寿,竹能救石顽。

遂令风云气,长留天地间。

羹墙莫深慕,徒益泪痕斑。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柏溪翁写竹》,是对画家柏溪翁所绘之竹的赞美与欣赏。诗中不仅描绘了竹子的形态与生命力,也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评价。

诗开篇即点明主题:“子猷爱此君,不能一传神。”这里借用典故,将柏溪翁比作喜爱竹子的王子猷,表达了他对竹子的深情厚意。接着,“谁为传神者,峭茜得其真。”指出画家柏溪翁正是那个能够将竹子的神韵完美传达出来的人。

“前有文湖州,后有王舍人。”此处以文湖州和王舍人作为对比,强调柏溪翁在绘画技艺上的独特之处。接下来,“沈翁天机活,不借丹青色。”进一步赞扬柏溪翁的创作灵感与色彩运用的独特性。

“尽吸淇澳秋,缩入文园墨。”描绘了柏溪翁在创作时,仿佛将秋天的景色与文园的墨香融入画中,展现出竹子的生动与韵味。“披梢凤尾振,写箨龙鳞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叶的飘逸与竹节的坚韧。

“兴来两三枝,势若一万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竹子的勃勃生机与壮观气势。“翁乘葛溪杖,转叩湘君宅。”通过想象,描绘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仿佛与自然界的神灵进行对话。

“零落吉光裘,片羽千金直。”以珍贵的吉光裘和价值连城的羽毛比喻柏溪翁的作品,强调其艺术价值之高。“幸有凤沼儿,摹之于乐石。”表达了对画家作品被复制并流传的喜悦之情。

最后,“石能使竹寿,竹能救石顽。”以竹与石的相互作用,象征着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遂令风云气,长留天地间。”表达了对柏溪翁作品永恒魅力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与赞美,以及对画家柏溪翁技艺的赞誉,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自然与艺术的融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春夜闻歌

春星灼烁月华光,一曲凉州独擅场。

按拍新声传乐府,绕梁清韵杂流商。

乍来庭院梅花落,半入云霄子夜长。

醉里倚栏听不足,早莺惊起解调簧。

(0)

涉县山署两宿留待张行人·其四

山城驻节足清幽,不是王程敢滞留。

回首长安同日远,未闻星使报轩輶。

(0)

暮春閒思·其三

欲写春词寄所欢,所欢如隔碧云端。

春风处处同骀荡,不念侬家几夜寒。

(0)

十六夜旅怀

珠海楼头月似霜,故园应得共清光。

裁书未有刀头约,圆缺遥怜此夜望。

(0)

鹪鹩园十七绝为黄与东赋·其七北窗

何以高吾枕,北窗扬晚飔。

莫将周蝶辨,虚拟上皇时。

(0)

又留题僧房

一入禅扉法界宽,形忘宾主自为欢。

松涛俨听诸天籁,禅室偏留二月寒。

花弱转嗔春色重,鸟喧如笑客情阑。

清斋不禁陶潜酒,一醉山堂钟磬残。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