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艾楚俗愚,铸金秦民怖。
何年斲云根,偶立此翁妪。
千春衣莓苔,偕老食风露。
世人轻结发,覆水或旦暮。
乃习无情缘,永与天壤固。
停舟一访古,久欲祛此锢。
父老向我言,曾是梁朝墓。
衣冠化黄土,古丘亦成路。
当年殉金棺,兹物独如故。
阅世如过客,兴亡了不悟。
时借牛砺角,敲火戏童竖。
束艾楚俗愚,铸金秦民怖。
何年斲云根,偶立此翁妪。
千春衣莓苔,偕老食风露。
世人轻结发,覆水或旦暮。
乃习无情缘,永与天壤固。
停舟一访古,久欲祛此锢。
父老向我言,曾是梁朝墓。
衣冠化黄土,古丘亦成路。
当年殉金棺,兹物独如故。
阅世如过客,兴亡了不悟。
时借牛砺角,敲火戏童竖。
这首诗名为《石翁妪》,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对石头雕刻的老翁老妪形象,它们在岁月中静静地矗立,披覆着莓苔,以风露为伴。诗人感叹世人的变化无常,人们轻易放弃誓言,而这对石翁妪却永恒不变,象征着坚贞与长久。
诗人停船来访,听闻这石像曾是梁朝的墓葬遗物,衣冠已化为尘土,古墓也成了寻常道路。然而,那殉葬的金棺中的物品——这石翁妪,依然如故,见证了世事沧桑。诗人以“阅世如过客”自比,表达对世间兴衰变迁的淡然态度,同时也寓言般地提到人们磨砺意志和孩童无知的游戏。
整首诗通过石翁妪的形象,寄寓了对历史沉淀、人事更迭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坚守与恒久价值的赞美。林景熙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展现了宋诗的韵味。
东京多节士,我怀管幼安。
腾身风尘表,宠禄宁肯干。
子鱼不相谅,高位屡超迁。
腐鼠欲见污,闻之愧心颜。
皓皓由夷姿,迥出两汉前。
彼哉阿世者,变灭同飞烟。
荣华神所戏,贫贱节斯完。
此道匪难知,胡人为不然。
明月出高树,上悬青天中。
下有万顷之长江,扬波泛彩清若空。
江风吹人色凄凛,此时对月谁能寝?
十千斗酒何足论,举杯宜就花前饮。
花前饮酒无与俦,酒酣意气轻王侯。
仰招行云不可得,但见月与河汉俱西流。
仙人伐桂树,玉女倚琼楼。
顾盼暂相悦,弃去终莫留。
昨日已浩浩,今日复悠悠。
人生如飞光,及时不饮空白头。
君不见月中玉兔捣灵药,不能医此万古愁。
何如醉卧长不醒,天地与我同虚舟。
混混六合间,浩然何所求。
酒如渑,肉如陵。
赵妇鼓宝瑟,秦妻弹银筝,歌儿舞女列满庭。
珊瑚案,玻璃罂,紫丝步帐金雀屏。
客人在门主出迎,莲花玉杯双手擎。
主人劝客客勿停,十围画烛夜继明。
但愿千日醉,不愿一日醒,世间宠辱何足惊。
珠万斛,金千籝。
来日大难君须行,胡不饮此长命觯君不见刘伯伦王无功,醉乡深处了平生。
英雄万冢瘗黄土,惟有二子全其名。
銮刀夜割黑龙尾,碾作端溪苍玉砥。
花镔铁面一尺方,紫雾红光上书几。
银丝双缠玉腰围,翡翠青班绣紫衣。
金星雊眼不敢现,案上墨花皆倒飞。
景炎丞相魁龙榜,抚玩不殊珠在掌。
背铭刻骨四十四,血录至今犹可想。
谢公古文今所师,西台一恸神血垂。
独持老瓦出门去,冬青树边书愤词。
天翻地覆神鬼怒,九庙成灰陵骨露。
庐陵忠魄上骑箕,流落端生何所寓?
抱遗老人生计拙,爱把文章写忠烈。
霜毫一夜电光飞,不必矮桑重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