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座高衔礼绝攀,两朝清望重于山。
招延隽老皆登用,揣量非才合置閒。
驽骀岂复思千思,广厦终期庇万间。
谁意用儒逢世理,一尊相属重开颜。
八座高衔礼绝攀,两朝清望重于山。
招延隽老皆登用,揣量非才合置閒。
驽骀岂复思千思,广厦终期庇万间。
谁意用儒逢世理,一尊相属重开颜。
此诗由明代诗人严嵩所作,名为《奉酬汪石潭宗伯》。诗中以“八座高衔礼绝攀”开篇,描绘了汪石潭宗伯在礼制上的崇高地位,其影响力超越了常人所能企及的高度。接着,“两朝清望重于山”进一步强调了汪石潭在朝政中的威望,如同巍峨高山一般不可动摇。
“招延隽老皆登用,揣量非才合置閒”两句,展现了汪石潭宗伯广纳贤才的胸襟与智慧,无论是才华横溢的老臣还是能力出众的新秀,都能得到他的赏识和任用。同时,也暗示了汪石潭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超常人,即便是那些看似平凡之人,在他眼中也可能蕴藏着不凡之才。
“驽骀岂复思千思,广厦终期庇万间”则表达了对汪石潭宗伯的敬仰之情,认为即使是那些看似无能之辈,在他的治理下也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正如广大的房屋能够庇护无数的人一样。这不仅体现了汪石潭的治国理念,也反映了严嵩对其的深切认同。
最后,“谁意用儒逢世理,一尊相属重开颜”点明了主题,即在汪石潭宗伯的领导下,儒家思想得以在乱世中发挥其治理国家的作用,使得社会秩序得以恢复,人们的生活得以改善。严嵩通过这一诗句,表达了对汪石潭宗伯的感激之情,并期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与之共事,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汪石潭宗伯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也体现了严嵩对其个人品质和治国理念的高度认可与推崇。
粉靥金裳。
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
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
殢醉乡。
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潮腮笑入清霜。
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
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
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
最断肠。
夜深怨蝶飞狂。
送客吴皋。
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
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
念瘦腰。
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
怅断魂送远,九辨难招。
醉鬟留盼,小窗翦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
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
梦翠翘。
怨鸿料过南谯。
望碧天书断,宝枕香留,泪痕盈袖。
谁识秋娘,比行云纤瘦。
象尺熏炉,翠针金缕,记倚床同绣。
月?
琼梳,冰销粉汗,南花熏透。
尽是当时,少年清梦,臂约痕深,帕绡红皱。
凭鹊传音,恨语多轻漏。
润玉留情,沈郎无奈,向柳阴期候。
数曲催阑,双铺深掩,风环鸣兽。
烟空白鹭。
乍飞下、似呼行人相语。
细縠春波,微痕秋月,曾认片帆来去。
万顷素云遮断,十二红帘钩处。
黯愁远,向虹腰,时送斜阳凝伫。
轻许。
孤梦到,海上玑宫,玉冷深窗户。
遥指人间,隔江烟火,漠漠水葓摇暮。
看葺断矶残钓,替却珠歌雪舞。
吟未了,去匆匆,清晓一阑烟雨。
凡尘流水。
正春在、绛阙瑶阶十二。
暖日明霞,天香盘锦,低映晓光梳洗。
故苑浣花沈恨,化作妖红斜紫。
困无力,倚阑干,还倩东风扶起。
公子。
留意处,罗盖牙签,一一花名字。
小扇翻歌,密围留客,云叶翠温罗绮。
艳波紫金杯重,人倚妆台微醉。
夜和露,翦残枝,点点花心清泪。
冬分人别。
渡倦客晚潮,伤头俱雪。
雁影秋空,蝶情春荡,几处路穷车绝。
把酒共温寒夜,倚绣添慵时节。
又底事,对愁云江国,离心还折。
吴越。
重会面,点检旧吟,同看灯花结。
儿女相思,年华轻送,邻户断箫声噎。
待移杖藜雪后,犹怯蓬莱寒阔。
最起晚,任鸦林催晓,梅窗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