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狂忘却一身忧,思入苍生始解愁。
万事无成怜我拙,百年有恨倩谁收。
每思北阙开宣室,羞对西风泣楚囚。
且喜阴云薄欲散,依稀遥见凤凰楼。
疏狂忘却一身忧,思入苍生始解愁。
万事无成怜我拙,百年有恨倩谁收。
每思北阙开宣室,羞对西风泣楚囚。
且喜阴云薄欲散,依稀遥见凤凰楼。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继盛所作,《雪晴》一诗,通过诗人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首联“疏狂忘却一身忧,思入苍生始解愁”,开篇即以“疏狂”二字点出诗人不拘小节、放旷不羁的性格特征,同时流露出对世俗忧虑的超脱态度。然而,当思绪深入到普罗大众的苦难之中时,诗人内心的愁绪才真正得以释放,展现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颔联“万事无成怜我拙,百年有恨倩谁收”,诗人自省其在世事上的无能为力,感叹自己才能的不足,表达了对人生无法达到理想状态的遗憾与无奈。同时,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过去的遗憾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
颈联“每思北阙开宣室,羞对西风泣楚囚”,这里“北阙”象征朝廷,“宣室”则是古代帝王接见大臣的场所。诗人想象自己在朝廷中为国效力的情景,但又因羞愧于面对西风而哭泣,仿佛在暗示自己虽有抱负,却难以施展,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尾联“且喜阴云薄欲散,依稀遥见凤凰楼”,在经历了深沉的思考与情感的波动后,诗人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阴云薄欲散”,象征着困境即将过去;“凤凰楼”则寓意着理想与希望的所在。这一句既是对未来充满期待,也暗含了对自身能力与命运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雪晴》诗通过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有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厚意,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不是寻常质。记当年、侬犹少小,此花初植。
劫后重逢依旧好,露井传神愈洁。
看正好、联吟朝夕。
不料连宵风雨恶,猛传将、花萎心惊绝。
痴蝶倦,乱莺歇。芳魂倩影寻消息。
怅闲阶、垂杨自舞,藓痕空碧。
知尔洁身归幻境,仍入司花玉阙。
每独坐、无聊痴忆。
毕竟如伊真命薄,卷帘栊、愁煞怜花客。
情与绪,向谁说。
仙乎仙乎,飘然尘外,一洁如斯。
避三春秾艳,暖红无分,一生位置,书案相宜。
韵绕瑶琴,冰凝残夜,为伴梅花冷不知。
凭谁赏、携壶中清茗,雪里新词。湘皋竟尔轻离。
问何处、苍茫系远思。
看鲛绡澹澹,依然约系,芳心倦放,未免含凄。
水墨能传,双钩最好,常忆珊珊欲回迟。
香风近、恰凌波惊见,幽梦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