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其二》
《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其二》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迎客山僧未下廊,好风吹鼻便生狂。

莫疑佛宇清芬烈,薝卜曼殊共借香。

(0)
注释
山僧:指山中的僧人。
廊:走廊。
好风:宜人的风。
鼻:鼻子。
生狂:感到非常愉快。
佛宇:佛寺。
清芬:清淡的香气。
烈:强烈。
薝卜:一种香料植物。
曼殊:梵语音译,常用于指曼陀罗花,也有香气。
共借香:共同散发出香气。
翻译
山中和尚还未走出走廊迎接,微风拂面就让我心生欢喜。
不要怀疑这是佛寺的清香,因为连薝卜和曼殊花也借来了香气。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佛教意境相结合的诗句,语言简洁而意蕴深长。诗人以“迎客山僧未下廊”开篇,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场景,其中山中的僧侣尚未离开寺庙前的走廊,这既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也为后文的意象奠定了基调。

“好风吹鼻便生狂”一句,则通过感官体验传达了一种自然之美激发出的情感冲动。这里的“好风”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像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它以一种温和、悦人的方式触动了僧侣的情怀,引起了一种类似狂喜的情绪。

接下来的“莫疑佛宇清芬烈,薝卜曼殊共借香”则将自然景观与佛教的修行境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莫疑”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体验的坚信,而“佛宇清芬烈”则描绘了一种高洁、纯净的气息,这里的“佛宇”指的是寺庙或佛教的世界,暗示着一种超越凡尘的精神追求。

最后,“薝卜曼殊共借香”一句中,“薝卜”是一种植物,而“曼殊”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自然景观。这里通过使用这些具体的自然元素,诗人强调了自然与佛教境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境界的向往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一种追求心灵净化与自然和谐的精神状态,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颂古一百首·其八十二

火炉头话几多般,自己同时作么观。

直下起来呈两指,山河大地黑漫漫。

(0)

琳禅人归豫章

慎将窥管鉴灵知,用在亡羊愧在斯。

莫谓西山好消息,须知江海有名缁。

(0)

颂古一百首·其十三

一口吞尽三世佛,牙如剑树眼如铃。

断弦不必鸾胶续,只要知音侧耳听。

(0)

颂古一百首·其二十八

老婆心切日忡忡,恐堕他家齑瓮中。

消息得来胡乱后,江西宗派好流通。

(0)

颂古一百首·其七十三

拄天拄地黑如漆,不分昼夜是何物。

拈来抛向屎坑中,火里红莲香拂拂。

(0)

电岩相者

妙处未形三寸舌,神眸一烁更无馀。

季咸退舍许负死,湖海识人方见渠。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