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南阳有草庐,何如于越此幽居?
门前修竹画不就,湖上好山清有馀。
日暮碧云生怅望,天寒翠袖若愁予。
鲤鱼遗我平安信,尽向琅玕节下书。
诸葛南阳有草庐,何如于越此幽居?
门前修竹画不就,湖上好山清有馀。
日暮碧云生怅望,天寒翠袖若愁予。
鲤鱼遗我平安信,尽向琅玕节下书。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水竹居,为诸葛伯安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诸葛南阳有草庐”,借诸葛亮隐居南阳的典故,暗示了诸葛伯安(可能也是隐士)的居所具有高人雅致。接下来的“何如于越此幽居”表达了对诸葛伯安居所的赞叹,认为其比诸葛亮的草庐更胜一筹,隐含着对环境清幽的赞美。
“门前修竹画不就,湖上好山清有馀”两句,通过描绘门前挺拔的修竹和湖畔清幽的山水,进一步渲染出居所的自然之美,仿佛是画中仙境,令人向往。傍晚时分,“日暮碧云生怅望”,诗人望着天边的碧云,流露出淡淡的离愁或对远方的思念;而“天寒翠袖若愁予”则以女子的翠袖形容冬日的寒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怀。
最后两句“鲤鱼遗我平安信,尽向琅玕节下书”,以鲤鱼传书的典故,寓意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增添了居所的神秘与文雅气息。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伯安居所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对友情的珍视。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月眉星眼,阆苑真仙侣。
娇小正笄年,每当筵、愁歌怕舞。
水亭烟树,春去已无踪,桃源路。
知何处。
往事如风絮。
如今闻道,误剪香云缕,闲系小乌纱,更无心、浅匀深注。
三山路杳,终不是人间,知谁与。
吹箫女。
共驾青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