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山椒复水隈,玉鞭斜亸不须催。
灌园村叟篱边接,献鹿虞人林外来。
黍秀奄观高翼翼,荞花重喜白皑皑。
常年此处秋成好,一倍秋成见此回。
策马山椒复水隈,玉鞭斜亸不须催。
灌园村叟篱边接,献鹿虞人林外来。
黍秀奄观高翼翼,荞花重喜白皑皑。
常年此处秋成好,一倍秋成见此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策马行进图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诗人以策马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
首句“策马山椒复水隈”,开篇即展现出策马行进的动态场景,山峰与水湾相映成趣,马蹄声与自然的和谐交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玉鞭斜亸不须催”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策马者手持玉鞭,轻轻挥动,无需急促催促的情景,体现了策马者的从容与自在。
“灌园村叟篱边接,献鹿虞人林外来”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活动场景。村中的老农在篱笆边忙碌,而林间的猎人则携带着猎物归来,两幅画面相互映衬,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黍秀奄观高翼翼,荞花重喜白皑皑”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农作物与自然景观,通过“秀”、“翼翼”、“重喜”等词语,生动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以及对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喜悦之情。“常年此处秋成好,一倍秋成见此回”则表达了对这一丰收年份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策马行进中所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丰收与和谐社会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