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茗提壶花畔。修竹梧桐葱茜。
平添童子二三人,顿觉春光满。
境不别仙凡,童叟无须辨。
待他青鬓尽如银,定卜河清见。
煮茗提壶花畔。修竹梧桐葱茜。
平添童子二三人,顿觉春光满。
境不别仙凡,童叟无须辨。
待他青鬓尽如银,定卜河清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画面。诗人坐在花丛旁,煮茶提壶,周围是修长的竹子和梧桐树,它们的翠绿与花朵相映成趣,显得生机盎然。诗人感到春意盎然,因为增添了几个孩童,他们的活泼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充满活力。诗人强调,这里的氛围不分仙凡,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恬静与和谐。
诗人进一步设想,当自己年华老去,两鬓斑白如银时,仍然期待着一个清澈见底的未来,寓意着对美好理想的坚守和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整体上,这首诗以日常琐事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登坛顾盼浮云清,遥指天日告列城。
心长语重三丁宁,使我悲愤交纵横。
古称文章侔元气,武夫悍卒能挥涕。
读公此书不堕泪,马牛衣裾神所弃。
酒酣倚剑发冲冠,道旁筑室古所患。
何当众志化磐石,莫令咫尺生波澜。
杨枝摇漾飞轻絮,避居曾向山中住。
梅花绰约临波开,泛舟仍自山中回。
青山顾我忽无色,此来知与青山别。
彤云脉脉愁不开,化作漫空满山雪。
琪花飞冻老树梢,寒深已没前溪桥。
空林飒沓夜风紧,峰岚极目皆琼瑶。
匆匆短棹催行客,轻舟径出三山侧。
回看晓色射村墟,玉山犹倚寒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