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贺新郎.秋日行西苑仍用前韵》
《贺新郎.秋日行西苑仍用前韵》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贺新郎

太液秋鲸攫。红蓼底、龙舟凤艒,沿流依托。

记得横汾雄汉武,月夜波心殿脚。

又玉管、金箫间作。

十二云房都已闭,只将军、绦犬誇平朔。

何处觅,秋千索。行人斜过梳妆阁。

入耳有、菱歌雁阵,泠泠酬酢。

自惜书生难得见,天上桂丛兰薄。

单一派、秋荷零落。

且拉车前驺卒饮,对西风、莫叹今非昨。

依稀奏,还宫乐。

(0)
鉴赏

这首《贺新郎·秋日行西苑仍用前韵》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词中描绘了秋日西苑的景色与氛围,充满了深沉的怀古之情。

词的开篇“太液秋鲸攫”,以“太液”点明地点,即皇家园林中的湖泊,而“秋鲸攫”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秋天湖面的辽阔与深邃。接下来,“红蓼底、龙舟凤艒,沿流依托”,通过龙舟和凤艒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皇家游宴的奢华与壮观,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

“记得横汾雄汉武,月夜波心殿脚”一句,将读者带入历史的长河,回忆起汉武帝横渡汾河的壮举,以及月下波心宫殿的辉煌景象,体现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感慨。

“又玉管、金箫间作”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上文的宫殿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厚重感。“十二云房都已闭,只将军、绦犬誇平朔”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繁华不再的无奈与哀愁。

“何处觅,秋千索。行人斜过梳妆阁”这一句,通过秋千索和梳妆阁的描写,勾勒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场景,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入耳有、菱歌雁阵,泠泠酬酢”则以菱歌和雁阵的鸣叫,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意境,仿佛在与自然对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

“自惜书生难得见,天上桂丛兰薄”一句,通过书生与天上桂丛兰薄的对比,表达了对知识与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单一派、秋荷零落”描绘了秋天荷塘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季节的更替,蕴含着淡淡的忧伤。

最后,“且拉车前驺卒饮,对西风、莫叹今非昨。依稀奏,还宫乐”一句,以饮酒与对西风的感慨,表达了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过去的怀念,同时又以“还宫乐”的期待,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首词通过对秋日西苑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生、自然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陈维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颂古九首·其三

田中插锹,床上推枕。千手千眼,不审不审。

(0)

颂古九首·其六

汗马功劳要立身,将军一等扫边尘。

全身只待英雄士,不遇英雄愁杀人。

(0)

偈颂四首·其四除夜

腊月二十八九,家家户户尽有。

不是北禅露地牛,便是清源白家酒。

罗列杯盘,同欢共笑。

(0)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五

今朝十五,明朝十六。瓠苦瓜甜,松直棘曲。

辟支老汉,炎夏衣楮,严冬浴冰,谩自辛勤,徒劳检束。

争似而今禅和,三三两两,水边林下,寒向火,热乘凉,又谁管你地覆天翻,天翻地覆。

是玉也大奇,只恐不是玉。

(0)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四十七

我与黄面老汉,有千古不忘之恨,甚欲烂槌一顿。

今日因甚放过,老不以筋力为能。

(0)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三○

夏令更新,春归奏勋。秧田铺翠,麦陇翻云。

日犹舒暖,风已来熏。

目击道存如不委,更饶一喝主宾分。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