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无村落,山舍多黄茆。
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
泊舟问溪口,言语皆哑咬。
土俗不尚农,岂暇论肥硗。
莫徭射禽兽,浮客烹鱼鲛。
余亦罘罝人,获麋今尚苞。
敬君中国来,愿以充其庖。
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
怀人虽共安,异域终难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
曳策背落日,江风鸣梢梢。
湖南无村落,山舍多黄茆。
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
泊舟问溪口,言语皆哑咬。
土俗不尚农,岂暇论肥硗。
莫徭射禽兽,浮客烹鱼鲛。
余亦罘罝人,获麋今尚苞。
敬君中国来,愿以充其庖。
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
怀人虽共安,异域终难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
曳策背落日,江风鸣梢梢。
此诗描绘了一幅湖南乡村的生动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诗人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将这种淳朴的生活状态和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抒发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
首句“湖南无村落,山舍多黄茆”即设定了一种偏远而宁静的氛围。黄茆常生长于荒废之地,这里用来形容那些不为人知的山中小屋,给人一种隐逸自在的感觉。
“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则进一步描绘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像远古的人们一样纯真无瑕,甚至连住所都与自然融为一体,如同居住在树上一般。
接下来的几句“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泊舟问溪口,言语皆哑咬”展示了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们的生活节奏缓慢,而语言也带有独特的地方口音。
“土俗不尚农,岂暇论肥硗。莫徭射禽兽,浮客烹鱼鲛”则揭示了当地人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他们并不追求过度开发,而是保持着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余亦罘罝人,获麋今尚苞。敬君中国来,愿以充其庖”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定位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情感寄托,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当地人一样自然无为,同时也希望能与来自中原的朋友分享这种宁静美好的生活。
“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则是在晚上听到山林中的野兽吼叫声,这种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力量。
最后,“怀人虽共安,异域终难交。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曳策背落日,江风鸣梢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依然能够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生活上的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湖南山区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不见水曹久,相思亦已勤。
梦中不识路,樽酒细论文。
家食甘春荠,官居采泮芹。
何时真会面,风月与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