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哀汤与立父·其二》
《哀汤与立父·其二》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一门今七世,谁复似君家。

盛事追公艺,高风映伯华。

板舆方就养,玉树遽兴嗟。

叔子今何在,魂应到马牙。

(0)
注释
七世:指家族延续七代。
君家:指诗中提到的家庭。
公艺:可能是指历史上有声誉的人物,此处用来形容家族的荣耀。
伯华:可能是古代贤人的名字,用来象征高尚的品质。
板舆:古代一种竹制的轻便车,用于养老。
玉树:比喻有才华的人,此处指去世的父亲。
马牙:可能是指一个地方名,也可能象征着死后归宿。
翻译
如今一门七代人,还有谁能比得上你家的荣耀。
家族的盛事追忆着公艺般的辉煌,高尚的风范如同伯华般耀眼。
你的父亲正享受着安养,突然间我们感叹他的早逝。
叔子如今在哪里?他的灵魂应当已经飞往了马牙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哀汤与立父(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追忆和怀念一位已经去世的亲人或朋友。在古代中国,一门七世同堂是一个家族繁荣昌盛的象征,而“谁复似君家”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繁华难以再现的感慨。"盛事追公艺,高风映伯华"则是在赞美这位已逝者的伟大功绩和高尚品格。

"板舆方就养,玉树遽兴嗟"中的“板舆”指的是古代贵族或官宦使用的车辆,“玉树”则喻指君子或德才兼备之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尊敬和不舍。最后两句“叔子今何在,魂应到马牙”,诗人通过对逝者灵魂的追问,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逝者安息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和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寄托。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法尔不尔

夏云多奇峰,乾城冷相映。

借问诸禅僧,那个堪凭定。

乾城高锁月,夏云欲为雨。

若谓非全功,子细看规矩。

(0)

送天童普和尚

迢迢别海涯,帆挂杪秋时。

岛树落寒叶,人谁访祖师。

浪开游象急,天阔过鸿迟。

早晚归林下,千徒不共知。

(0)

病中寄诸化主

雪里梅花见早春,东西南北路行人。

不知何处圆蟾夜,同念山头老病身。

(0)

送觉海大师

秋云岩叶两悠悠,半逐风驰半水流。

凭问禅家有何意,不知方外若为酬。

(0)

送俞居士归蜀

何处深栖役梦频,青城抛却数溪云。

如今老大归难得,祇写情怀远送君。

(0)

和于秘丞见召之什·其一

民瘼求来吏放闲,万家深夜启重关。

斋中既是清凉国,应笑支公别买山。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