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自在人情外,白业空消?土中。
岁晚一帆江海去,群飞争看刺天鸿。
青山自在人情外,白业空消?土中。
岁晚一帆江海去,群飞争看刺天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青山自在人情外”,以“青山”象征自然界的宁静与自由,与“人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人在复杂社会中的束缚与挣扎。这里的“自在”不仅指山的自然状态,也暗含了诗人向往自由、超脱世俗的心境。
接着,“白业空消土中”一句,可能是指修行或追求某种理想的过程,如同在泥土中耕耘,最终却难以收获实际成果,表达了对人生追求与现实结果之间落差的感慨。
“岁晚一帆江海去”,描绘了一个人在岁末时分,独自乘着小船驶向广阔的江海,隐喻着人生的旅程即将结束,或是对未知未来的探索与期待。这一句充满了孤独与壮志,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远方的憧憬。
“群飞争看刺天鸿”,以“刺天鸿”比喻那些高飞的鸿雁,它们在天空中翱翔,引得众人争相观看。这既是对那些在社会上取得显著成就者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己内心深处对卓越与超越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交织,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追求与失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它既蕴含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境界。
先君昔作濡须令,闾里所知清德高。
末路我今惭世业,一门君乃冠辰髦。
长公已有朝阳誉,夫子宁淹独冷曹。
颇念相从问畴昔,不堪岁月去滔滔。
忆在宜春日,曾看三径图。
腥膻尚京洛,羁旅久江湖。
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
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
剥啄无嗔叩户频,要听论古诵诗新。
百年风雅久不作,一代典刑今有人。
敢谓投心似胶漆,故知与世若参辰。
如公接物何多得,岂复畏人嫌我贫。